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財政管理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將中長期規劃作為增強政府統籌能力的切入點,自2018年起,不斷改革創新,穩步統籌推進,以財政部門編制的市級財政收支三年滾動計劃(中期財政規劃)為主線,逐步銜接發展改革部門編制的市級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自然資源部門編制的土地儲備三年滾動計劃與商住用地三年滾動出讓計劃等,至2023年,創新實現4個“三年滾動計劃”互聯貫通,做實“時度效”,達到串珠成鏈、協同發力、提升效能的效果。
一、做實“時”字,確保因時制宜、應時而為。一是準確研判發展時勢,促進宏觀經濟大盤穩定。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財政收支緊平衡問題,兼顧當前和長遠,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優化財政資金分配、保障政府投資需求、切實防范財政風險等方面進行綜合平衡,創新提出4個“三年滾動計劃”協同機制。二是科學謀劃工作時序,實現跨年度穩定調節。一方面,著眼當年收支平衡,將當年度的市級財政收支測算與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土地儲備及商住用地出讓計劃等4個計劃相銜接,確保收入有來源、支出有計劃,不留“硬缺口”;另一方面,著眼預期收入和發展需要,做細做實后續兩個年度的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優先保障續建項目,審慎增加新建項目,確保政府投資“三年滾動計劃”的支出與財政“三年滾動計劃”的收入預測相匹配,避免超出財政承受能力。
二、做實“度”字,確保相互約束、動態平衡。一是堅持系統觀念,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在對總體財政收支情況進行科學預判的基礎上,結合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土地儲備及商住用地出讓計劃,適度強化財政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和資金保障,積極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全面協調推動重點領域發展。二是堅持底線思維,確保周期內動態平衡。堅持以收定支,完善土地儲備成本和出讓收入測算,將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安排當年度土地收儲支出及政府投資項目支出的依據和來源,進一步強化對政府投資項目規模的控制,防止與財力實際脫節,實現收入與支出良性循環。
三、做實“效”字,確保加力提效、穩健運行。一是高效配置土地資源,提升土地開發效益。堅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將市級土地收儲計劃與政府投資計劃的市政配套建設相銜接,原則上當年度的市政配套建設支出安排要與土地收儲計劃相關聯,實現“土地收儲—配套建設—土地出讓”的閉環模式,加快推進土地收儲和地塊開發,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二是優化各類資金組合,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面對經濟“爬坡過坎”關鍵時期的異常困難,嚴格落實“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綜合運用好地方財政資金與新增專項債券資金,優先支持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計劃中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