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惠州市財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聚焦“加力、提速、增效”,解決制造業發展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一、聚焦“加力”,以“政策+資金”雙輪驅動打通企業發展痛點。一是政策加力,支持解決企業發展政策缺、保障少問題。積極配合市直部門出臺并落實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人才強市三年行動方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資金加力,支持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缺、稅費重問題。一方面,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市財政統籌安排超過10億元支持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統籌安排38億元以上支持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另一方面,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19-2022年我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合計522.16億元,以“真金白銀”助企紓困。
二、聚焦“提速”,以“放權+服務”雙重保障打通企業發展堵點。一是審批放權提速,支持解決涉企政策審批慢、兌現慢問題。一方面,依托“粵財扶助”平臺推動補貼審批提速,截至8月,超過3200家企業通過線上方式申領財政補貼約5億元。其中,專精特新企業專項資金作為全市首個“免申即享”項目上線,企業線上“一鍵領取”3460萬元獎勵資金,創歷年新高。惠州被評為“粵財扶助”平臺建設推廣工作成績突出地區。另一方面,實行承諾制改革加速審批辦理,2020年起,我市對工業園區項目審批落實“承諾+容缺+補正”的提前辦結模式,極大壓縮審批時間。二是服務提速,支持解決項目發展落地慢、投產慢問題。圍繞重大項目實行全過程跟進式服務,聯合市直部門、縣(區)財政部門開展到企業送政策上門服務,配合落實 《惠州市提升服務質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十二條工作措施》。我市組建工作專班實行全程式跟進服務、“一對一”項目服務專員制度等經驗做法受到中央改革辦充分肯定。
三、聚焦“增效”,以“金融+人才”立體支持打通企業發展難點。一是增強基金信貸效應,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運用“基金+貸款貼息+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組合式信貸支持方式,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截至8月,我市風險補償基金累計為13142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總額273.03億元,減少企業貸款成本1.18億元,放大倍數達158.68倍,居全省第2;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過6.9億元,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放大人才“紅利”效應,支持解決企業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市財政統籌安排20億元以上支持實施人才強市三年行動方案,其中,科技人才或團隊,視具體條件可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