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財政局堅持以“頭號力度”保障“頭號工程”,通過“建機制”“穩投入”“設系統”,全力為“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財政保障。
一、建機制,破難題,夯實持續投入基礎。積極牽頭發揮“百千萬工程”要素保障工作專班職能,主動破解財政投入可持續難題,牽頭制定《惠州市支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財力保障機制實施辦法》,率先在全省創新“縱橫一體化”財力保障機制。一是統籌“一縱”,發揮市級資金激勵引導作用。市級在整合現有相關政策資金的基礎上,每年新增安排3000萬元用于保障“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進一步推動補助方式優化及財力下沉。二是創新“一橫”,全面提升縣域均衡發展水平。落實《惠州市域內對口幫扶協作工作方案》,創新建立“三區”與“三縣”間結對幫扶橫向轉移支付機制,每個區按上年度新增計提用于農業農村土地出讓收益的5%(同時不低于500萬元)作為土地出讓收益結對幫扶資金規模,支持促進縣域均衡發展。
二、穩投入,拓渠道,提升財力保障效能。堅持加大籌措資金力度,加快資金投入,持續夯實“百千萬工程”資金保障基礎。一是統籌抓好地方財政資金投入。2023年,市級財政投入“百千萬工程”相關資金31.39億元,增長12.7%,全市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完成52.8億元,增長4.3%,全市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62.6%,大幅超過2023年不低于35%的要求,為實施“百萬千工程”提供堅實財力保障。二是突出抓好地方政府新增債券投向。2023年,我市共爭取新增債券資金181.1億元,其中,安排157.6億元用于支持“百千萬工程”項目,占比達87.0%,支出進度達100%,有力保障“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建設。
三、設系統,促規范,發揮專項資金效益。2023年,進一步鞏固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成功上線惠州市涉農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圍繞“可辦理、可追溯、可跟蹤、可提醒、可糾偏”等目標,打造“四全”(“全參與”機制、“全覆蓋”管理、“全周期”監管、“全動態”監控)新模式,實現線上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2023年,省級涉農統籌整合轉移支付資金累計支出5.73億元,支出進度達97.7%,省級涉農統籌整合資金項目及新儲備涉農項目共1304個均已納入平臺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實行全過程動態監控,進一步提升涉農資金使用管理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為“百千萬工程”相關項目落地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