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財政局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打出“組合拳”,助推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一、用好政策空間,減輕企業負擔。一是釋放減稅降費政策“紅利”,2023年新增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108.78億元,有力推動企業降本減負,增強發展活力和后勁。二是放大信貸政策融資效應,運用“基金+貸款貼息+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組合式信貸支持方式,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截至2023年底,全市風險補償資金累計為16437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總額297.05億元,減少企業貸款成本1.24億元,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過7.85億元,走在全省前列。
二、統籌各類資金,支持園區建設。堅持以支持園區建設為抓手,有力有序有效推動我市承接產業轉移重點工作開展。一是全力爭取省級注入資本金。2023年會同市工信局積極爭取省級產業有序轉移首期注入資本金1.8億元,支持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二是統籌用好地方政府債券資金。2023年統籌安排地方政府債券資金37.4億元用于支持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建設,為我市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筑牢基礎。
三、注重公平便捷,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印發《惠州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通知》,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措施,開展政府采購領域妨礙公平競爭專項清理及政府采購違反統一市場建設專項整治工作,切實守牢政府采購公平競爭的“底線”,助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二是強化獎補政策賦能助力。依托“粵財扶助”平臺推動補貼審批提速,近6000家企業實現財政補貼“掌上領”,涉及補貼資金6.82億元,賦能我市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