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機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交通樞紐,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提升惠州城市能級的關鍵引擎。近年來,惠州市財政局積極主動作為,通過落實財政航線補貼、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績效考核管理,為惠州機場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一、落實補貼強根基,培育航空發展“動力源”。自2015年通航起至2025年,惠州市財政累計投入航線補貼及運營虧損補貼資金15.88億元,提升航空企業拓展運力積極性,促進惠州機場實現跨越式發展。從2015年通航首年開通航線6條、旅客吞吐量3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31噸,到2024年航線網絡覆蓋全國27個城市、旅客吞吐量突破287.5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9354.71噸,飛機起降143292架次,累計運送旅客1682.6萬人次,十年間,惠州機場各項指標快速增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航空運輸網絡重要節點。
二、優化發展提質效,打造航空樞紐“硬支撐”。近年來,惠州市財政累計投入機場建設及周邊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資金共計13.03億元,推動惠州機場基礎設施加速優化升級,其中,投入7.93億元用于機場路改造、排污管網建設、噪音綜合治理及部隊臨時安置營區建設,持續優化機場運營環境;安排 0.5億元專項補貼,助力機場擴大建設規模;及時調度庫款4.6億元,推動惠陽區完成軍地土地置換工作,為機場二期項目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三、創新考核優效能,構筑資金管理“新引擎”。認真落實績效管理理念,會同市交通部門深入研究,借鑒各地經驗,豐富補貼資金使用方式,將單一的定額航線補貼逐步拓展為包括新增通航點補貼、駐場飛機引入補貼、旅客吞吐量考核獎勵、時刻執行率獎勵等在內的多元化補貼方式,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同時,持續加強績效考核,以旅客吞吐量指標為核心,制定精細化考核規則,通過獎優罰劣,有效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管理,激發航空企業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如,2024年,設定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萬人次為績效目標,目標達成即增加5000萬元補貼,未達成目標則每降低1%旅客吞吐量扣減 100萬元,若低于5%(即285萬人次)則全額扣減新增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