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心苗、周元昕、曾韻冰、鄒達聞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夯實國有資產基礎管理,確保我市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提案指出我市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工作較為薄弱,信息化建設滯后,國有資產數據質量難以達到全口徑、全覆蓋,主要表現在國有資產家底未摸清、國有企業統計口徑難以統一、自然資源資產化程度較低,并提出了為進一步夯實國有資產的報告體系,完善資源的資產化基礎,為城市產業全方位發展做支撐,建議完善企業國有資產監管、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基礎、推動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等舉措。提案對我市國有資產指出的問題切中肯綮,提出的改進建議分析精當,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國有資產管理指引了方向。下來,我市各單位、各部門將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
一、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完善國有資產報告制度。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和《中共惠州市委關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實施意見》(惠市委發〔2018〕11號),市政府每年向市人大報告全市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并提供書面綜合報告。市財政局負責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同時牽頭匯總市國資委提供的全市企業國有資產情況報告和市自然資源局提供的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形成綜合報告。為確保報告內容完整,數據準確,市政府將多措并舉,做好向市人大報告我市國有資產情況。一是積極做好協調組織。與市人大就報告方式、審議程序、報告提綱及內容、報表格式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報告內容、職責分工、工作步驟和工作要求;建立協調機制,在相關市直部門和市縣財政部門之間建立工作協調和聯絡機制。二是完善國有資產報告框架結構。突出報告重點,加強與市人大財經委的溝通協調,了解審議的重點,確保報告框架符合市人大要求,報告內容不重不漏。三是認真落實審議意見。結合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審議意見,對標黨的十九大、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要求,積極查找問題,深入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推進國有資產管理公開透明,為國有資產管理和治理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二、做好國有資產會計和統計制度,全面摸清國有資產家底。
按照省財政廳的有關要求和統一部署,我市不斷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等國有資產數據納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結合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將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全面納入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核算和管理范圍。截至2022年底,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政府儲備物資和文物文化資產實現資產系統登賬1,291.89億元。二是開展在建工程轉固專項清查工作,嚴格按照《基本建設財務規則》規定,對已投入使用仍未轉固的在建工程及時轉固,至2021年11月,我市已投入使用未轉固的在建工程總額13.38億元已按要求全部完成轉固,實現了“應轉盡轉”。開展公路資產清查工作,至2022年3月17日,惠州市負有管理維護職責的公路資產總里程13,226.99公里已全部入賬。下來,仍要進一步加大公共基礎設施納統工作,鞏固在建工程和公路清查工作的成果,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完整。
三、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基礎,探索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評估技術。
(一)逐步建立惠州市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制度。根據省自然資源廳部署,市自然資源局開展了2019年度、2020年度惠州市全民所有土地資源資產清查工作和2021年度惠州市全民所有土地資源資產變更清查工作,省級相關單位開展了2019年度、2020年度惠州市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同時,省自然資源廳按照國家清查價格體系建設統一要求,組織更新。后續工作中市自然資源局將根據省廳統籌安排逐步完善惠州市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技術路線,展開和深化成果的應用探索,適時向社會公開相關成果及應用方向。
(二)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分等定級價格評估制度。市自然資源局依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資源評價評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2〕13號),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和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底圖,輔以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數據,依據相關技術規程和標準,統籌試點和現有工作成果,組織開展惠州市園、林、草地定級工作,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分等定級價格評估制度。
四、推動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資產管理水平。
(一)傾力打造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體系。根據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數字政府”改革的建設要求,圍繞“大財政、大預算、大資產”的管理理念,聚焦“提質增效”,通過理論創新、機制創新、應用創新,完善現有的資產信息化管理體系。市財政局擬通過融入廣東省國有資產管理云平臺,完善我市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體系,主要通過“1+5”建設,即依托一個大資產管理云平臺建設,通過打造資產云數據、云業務、云貫通、云績效、云分析五大功能,達到資產管理信息化“四統一”(統一系統、統一部署、統一編碼、統一規范)、業務管理監控“六全”(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開發接入、全員參與、全線上辦公、全程績效、全程監控)、資產管理工作“五自動化”(數據稽核自動化、提醒預警自動化、績效考核自動化、報告報表自動化、資產盤點自動化)、大數據分析運用“五多”(多渠道獲取、多角度分析、多維度分析、多專題研究、多形式展示)的建設目標。
(二)融入預算一體化系統。一是技術改革融入。根據《財政信息系統集中化推進工作方案(財辦2019年20號文)》、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造要求,以及資產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相關工作要求,擬通過云計算、微服務、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引用,滿足預算一體化的技術標準要求。二是業務規范融入。嚴格按照《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相關文件的要求制定資產管理業務規范,確保滿足預算一體化對資產信息的基本需要。三是數據貫通融入。在省財政廳的統籌安排下,打破資產系統“數據孤島”現象,構建不同財政業務之間相互印證、相互支撐的管理機制。
五、深化國有資產監督,提高國有資產運行績效。
(一)有效盤活資產,提高資產使用績效。根據中央提出的“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等重要決策部署,加強資產的盤活統籌。一是盤活行政事業閑置資產,提升政府資產使用效益。市財政局會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組織開展惠州市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資產盤活工作,梳理目前產權手續不齊全的房產物業情況,按照分類處理原則解決各類歷史遺留問題。二是提高閑置資產的使用效率,通過公開招租方式實施對外出租出借,提高國有資產收益,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全面規范資產出租行為,杜絕超年限對外出租物業,低價出租等行為。
(二)探索資產績效管理,提高資產管理績效。一是在市直部門績效自評報告中增加關于“資產使用績效情況”的相關內容,突出資產績效管理的導向,促進部門資產管理的規范性、有效性。二是制定績效考核指標,按照問題導向、客觀可取、突出績效的原則,根據資產管理的完整性、合規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著力打造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三是實現資產管理分階段、分業務的周期性績效自動化考核。根據單位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上的數據和評分規則,由系統自動進行考核評分,并將結果反饋單位,提醒單位對扣分事項及時進行整改。
惠州市財政局
2023年6月9日
聯系人及電話:鄒宏兵,288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