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廣東省不斷完善政府債務風險制度機制,全面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推進存量債務置換,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風險預警,在發揮政府債券資金效益的同時有效控制政府債務風險,2017年和2018年持續呈現沒有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的良好態勢。2018年末,全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財政部核定的政府債務限額以內,保持總體安全,風險可控。
——加強組織保障,建立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風險防控,管好用好政府性債券資金。2017年7月,廣東省成立了政府性債務管理領導小組,省長為領導小組組長,常務副省長為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財政廳,省政府辦公廳、省發改委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同時,修訂《廣東省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明確債務風險級別及劃分標準,建立政府性債務風險事件報告制度,明確根據債務風險事件風險等級實行分級響應,并采取擴寬財源渠道、優化支出結構、處置政府資產、申請省級援助、加強預算審查、改進財政管理、正確引導輿論等措施進行應急處置。
據了解,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出臺前,廣東省就印發了《關于嚴格執行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融資行為規定的通知》,集中重申了關于擔保承諾、融資平臺轉型、政府債券資金使用以及其他財政支出責任事項等方面的負面清單,明確了地方政府融資行為的“高壓線”。此后,該省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和隱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提出了規范政府舉債融資、合理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化解預警地區政府債務風險、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風險、落實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完善統計監測報告機制等10條政策措施。2018年5月,省政府委托省財政廳首次向省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全省政府性債務管理情況,主動接受人大監督,落實政府債務情況報告制度,進一步增強了政府性債務使用管理的透明度。
——堵“后門”,開“前門”,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廣東省全面開展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和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融資行為清理整改工作,明確舉債融資行為的政策邊界和負面清單,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并持續跟蹤督促各地抓緊推進落實整改,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在堅決堵住違法違規舉債“后門”的同時,開好“前門”,在財政部下達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內,依法發行新增債券,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保障中央和地方重點項目合理融資需求,遏制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動機。今年2月,廣東省創新發行全國首單“3+2”含權土地儲備專項債券20億元,實現對債券期限和利息成本的主動控制。
——清存量,保償還,及時處理地方政府債務。為加強對市縣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政府債務工作的指導,廣東省財政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存量逾期政府債務處置工作的通知》《關于抓緊完成置換存量債務收尾工作的通知》,針對存量政府債務的實際情況,提出分類處置意見,指導分類妥善處置存量逾期政府債務,做好置換收尾工作,全力保障各級置換需求,有效推進存量政府債務置換工作。2015—2018年,廣東省累計發行置換債券6136.8億元,優化了債務結構,降低了債務利息負擔,減輕了財政壓力。同時,對于政府債券,每年提前做好地方債還本付息計劃,督促指導全省各級將還本付息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安排,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全力保障還本付息工作,按時足額繳付地方政府債券本息資金,積極履行地方債償還責任,有效維護政府信譽。
——完善預警體系,消除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廣東省財政廳依托財政部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等平臺,按月統計政府債務變化情況,強化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建立債務通報制度,按季度向省領導和各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通報各市政府債務情況;及時轉發財政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結果通報,按照“一地一策、分類指導”的原則,指導高風險地區化解債務風險,制定本地區的風險化解方案,合理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落實債務償還計劃。據財政部下發的2017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通報情況,廣東全省沒有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首次實現“零預警”。據初步測算,2018年廣東全省仍保持沒有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