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惠州市博物館一直高度重視可移動文物的征集管理和保護研究工作,特別在文物藏品征集工作進程中,認為社會熱心人士的捐贈尤為重要,個人或社會團體的貢獻不可忽視。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市民肖先生向惠州市博物館捐贈文物后,又從收藏家手中購買16件文物,連同自己收藏的另外10件文物共26件,再次無償捐贈給惠州市博物館收藏。其器形之精美、歷史價值之高,在平常的文物捐贈中較為罕見。肖先生表示:“文物應該交給國家、交給博物館保管。”他對文化遺產的珍視,對文物守護的付出,慷慨大義,令博物館工作人員都頗為感動。
11月2日,惠州市博物館為迎接熱心市民捐贈的這批文物,舉行了簡單的文物捐贈儀式。儀式由鐘雪平副館長主持,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參與見證。
本次捐贈文物涉及范圍主要是生活起居及祭祀用品,其中16件購買的藏品經廣東省文物鑒定專家鑒定,市場價值20多萬元,含青銅、陶瓷等,部分藏品更是填補了惠州市博物館藏空白,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收藏和展示價值!
捐贈儀式上,惠州市博物館特別為肖先生頒發捐贈榮譽證書牌匾及收藏證書,以感謝其對惠州文博事業的關注支持和所作出的貢獻,同時也呼吁和鼓勵更多的捐贈行為,希望廣大市民及文物收藏愛好者踴躍捐贈,真正讓文物“走”出來、“亮”起來、“活”起來,讓更多的市民能欣賞到更多古代文物,共享燦爛文明、共同促文博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近年,隨著惠州市博物館提出建設無邊界博物館以來,拉近了跟市民游客的距離,活動逐漸走出博物館,越來越受到更廣泛的市民游客關注,許多活動得到市民認可及社會認同,博物館成為市民游客打卡留念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