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圣四年(1097)二月十四日,寓居惠州的蘇東坡,喜見白鶴峰新居落成,舉家從嘉祐寺遷入,踐行他“長作嶺南人”的心愿。惠州官員、父老登門稱賀,賓主唱和。然而,三個月后,蘇東坡便被貶往海南儋州。蘇東坡白鶴峰新居后來演變為惠州蘇東坡祠。
3月23日上午,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指導,市博物館、市東坡文化協會、市建筑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已買白鶴峰,規作終老計,紀念蘇東坡祠遷居惠州白鶴峰927周年活動暨建筑視域下的東坡遷居文化探究活動在惠州蘇東坡祠舉行,活動以文藝表演、專題研討等方式,回顧蘇東坡卜居白鶴峰新居的歷程,闡釋東坡寓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助力惠州打造“嶺南東坡文化中心”。
活動前,出席活動的嘉賓先在東坡書院上香祭祀東坡先生,在遷居及研討會儀式上,市博物館鐘雪平副館長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四級調研員利路發分別致辭講話。
鐘雪平在致辭中表示,歡迎大家關注和蒞臨惠州蘇東坡祠,同時指出宋代至今,東坡祠歷經900多年,建筑景觀不斷豐富,紀念性建筑持續增加,據不完全統計,自宋至民國,曾有各類紀念性建筑20余處,引發了全國300多位文人墨客留下600多首詩詞、文賦,這對惠州人文歷史產生巨大影響。惠州東坡祠成為東坡寓惠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也是惠州文化史上最具標志意義的建筑之一。
鐘雪平介紹,惠州一直高度重視弘揚和發展東坡文化,近年來,恢復重建了惠州蘇東坡祠、保護了一批東坡遺跡,做了諸多東坡文化傳承工作,復原了惠州蘇東坡祠,恢復林婆酒肆、翟夫子舍、德有鄰堂、思無邪齋、遲蘇閣、松風亭、三賢祠等10多處歷史景觀建筑。全國各地觀眾紛至沓來、觀瞻游覽,僅在2023年就接待觀眾超過30萬人次,開展各類主題教育研學活動40多場,舉辦各類活動約200場次,接待講解1200多次。紀念蘇東坡遷居惠州白鶴峰927周年專題研討會,進一步擦亮惠州的東坡寓惠文化名片,讓更多的人因東坡愛上惠州,感受東坡筆下惠州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和現代新城的活力。
part1:文藝展演
接著與會人員在惠州蘇東坡祠德有鄰堂,通過朗誦《十月二日初到惠州》《遷居》《白鶴峰新居上梁文》,吟誦《和陶時運四首并引》,獨唱《不辭長作嶺南人》等蘇東坡詩篇的方式,表達對蘇東坡追慕、敬仰之情。
part2:分享會和專題講座
活動第二環節的研討會在東坡紀念館二樓多功能廳舉行,會前,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張德輝會長及惠州市建筑業協會會長黃光欣分別致辭講話,然后以“建筑視域下的東坡遷居文化探究”為主題,專家學者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研討會由惠州學院申東城教授作學術主持。
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名譽會長王啟鵬,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顧問王崇勛,惠州學院東坡文化(惠州)研究中心主任、市東坡文化協會常務副會長申東城,惠州市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郭琳,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副會長劉清泉等專家學者先后發言,與大家分享了蘇學研究、傳統建筑、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心得體會和見解。
互動環節中,與會學者和聽眾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交流,惠州學院楊子怡教授對東坡遷居及現實歷史意義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現場許多觀點碰撞激發出新的思考,也為惠州蘇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研討會在熱烈的學術討論氛圍中落下帷幕,與會嘉賓代表和專家學者們在東坡紀念館前合影留念,為此次在惠州蘇東坡祠舉辦的專題學術研討會留下美好回憶。
本次研討會,不僅加深了學界對蘇東坡遷居白鶴峰歷史事件的認識,更為廣泛地傳播了蘇學文化的精髓。專家學者深入進行剖析與研討,展現了學術界對蘇東坡及其文化遺產持續不斷的探索與傳承努力,預示著蘇學研究及東坡寓惠文化將繼續在惠州發展并以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其時代價值和積極意義,也將有助于推動惠州建設嶺南東坡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