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博物館員工學術水平,開拓視野,2024年6月22日上午,惠州市博物館領導帶隊到惠州市博羅縣中醫藥科學大會永久會址參與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聯合主辦的“東江文明 先秦古國”專家會。本館部分干部職工一早來到會場,認真聆聽本次專家發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的盛會,更是惠州市博物館員工深化專業素養、拓展學術視野的重要契機。
惠州市博物館的員工認真聆聽專家演講,基本了解“縛婁古國”不僅是東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嶺南乃至整個南方地區先秦文化的關鍵。通過專家對博羅橫嶺山墓地、福田曾屋嶺墓地、公莊陂頭神村窖藏等考古發現的解讀,員工們對“縛婁古國”與中原地區交流融合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到先秦出土文物的發現,不僅展示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的引進,也彰顯了“縛婁古國”時代獨特的文化特色。同時,演講內容也豐富了員工們的知識儲備,讓惠州市博物館員工們對科學合理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激發大家加強對“縛婁古國”文化內涵的深入研究等工作熱情。 李博在演講中分享了惠州地區作為東江文明的中心,對嶺南乃至整個中國的先秦時期社會復雜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讓惠州市博物館員工們認識到,考古研究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考古揭示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承,從而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多元性和輝煌。 惠州的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如東江、羅浮山、百越風情等,都是東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先秦文明的窯場一起,構成了惠州獨特的文化風情。這次演講強調了多元文化對于中華文明的重要性,正是這些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共同塑造了我們國家的豐富歷史和文化。 通過交流學習,員工們不僅加深了對本土文化遺產的認識,也增強了對文物保護和傳承的責任感。也認識到博物館工作重要性,希望通過展覽和教育活動,向公眾展示惠州地區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貢獻,激發更多人對本土文化的興趣和保護意識。 在鄭君雷演講中。他認為應該將惠州的考古遺存放入中華文明史和嶺南文化史的廣闊視野中,鄭教授的解讀讓惠州市博物館員工們深刻認識到惠州考古發現在展示中華文明基因連續性方面的重要性。這些文明碎片不僅補充了早期嶺南地區融入中華一體的歷史軌跡,也對整體認識具有顯著的補充作用。 鄭教授強調了在“嶺南文化”的研究和傳承中活化利用惠州考古遺存的重要性,這為惠州市博物館員工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他號召學術界和公眾持續關注“縛婁古國”,將激發大家加強對文物保護的意識和對歷史文化的關心和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此次演講不僅提升了惠州市博物館員工們對惠州在中華文明中地位的認識,也為大家未來的工作有所啟示,即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展示惠州的考古成果,以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張所長在深入闡述了在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下,如何有效利用和保護各類文物資源,包括建筑、石刻、大遺址、革命文物舊址和可移動文物等。他的指導針對性強,為惠州市博物館員工們提供了挖掘和闡釋文物核心價值的新視角。 演講中,張所長強調了在重大遺址發現時,需要統籌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還提倡文旅融合發展,以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這次演講,大家也學習到了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資源,增強了對本土文化遺產獨特價值的認識。以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同時激發公眾對惠州歷史文化的興趣和保護意識。 此次惠州市博物館組織參與學術會議,是廣大員工對學術研究的尊重和追求,也體現了博物館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內不斷深化專業素養、拓展知識邊界的決心。通過這次專家會,員工能直接與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對話,吸收前沿的學術思想,獲取寶貴的研究資料。 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參加學術會議,對于惠州市博物館而言,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學習,更是一個促進內部知識結構升級的機會。 希望通過這些交流與學習,惠州市博物館員工能夠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使命,同時提升服務公眾的能力,進一步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