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惠州市文廣旅體部門把握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推動惠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和水平,進一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公共文化場館線上線下活動豐富多彩。根據市疫情防控辦的部署要求,結合公共文化場館安全生產以及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等工作,惠州市文廣旅體部門切實加強對公共圖書館、市文化館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生產的督導檢查,督促各文化場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各級公共文化場館進一步創新活動的形式和載體,大力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線上文化活動,吸引20多萬人次群眾參與活動和觀看網上直播,進一步滿足了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廣大市民讀者提供繽紛多彩的“云上盛宴”。
夯實陣地基礎,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不斷完善。扎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慈云圖書館、惠州市文化館場館改造和服務效能提升工作有序推進。慈云圖書館啟動零點書房改造工作,功能室面積約為1100平方米,增加座席200個以上,改造后將為讀者提供主場館閉館后的無人值守延時服務。同時,積極利用社會共建力量提升全民閱讀,加強和社區、學校、企業的聯合建設,共建設分館、服務點39個,外借圖書冊超過3萬冊,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中的中心作用。惠州市文化館融入惠州音樂三杰元素的提升改造設計方案已基本完成,預計2022年完成改造工作。惠城區“一場三館”、龍門縣“四館”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其中惠城區文化館、圖書館正在推進場館設施設備安裝調試、試運行工作;龍門縣“四館”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投入使用。
探索新型文化空間建設,基層文旅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依托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的文化資源配置和流轉體系,構建政府、社會力量和群眾各方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生態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以文化高質量供給豐富群眾生活。2021年已完成讀者文化園、惠州市青少年宮、港惠新天地、東江干部學院等“惠享文化空間”建設。同時,完成了3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游公共服務中心融合示范點以及3個文旅融合“粵書吧”的建設任務。基層公共閱讀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效能,公共文旅服務呈現品牌效應。惠州市、縣兩級6個文化館順利通過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全部獲評國家一級文化館。扎實開展公共文化場館、7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274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運行情況排查工作,惠陽區“百姓歡樂舞臺”成功創建為第三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彰顯了基層公共服務的品牌效應。全市每年舉辦百余場廣場演出,千場廣場、社區公益電影;推進近200場公益文藝比賽和展覽到縣區巡演、100場“送戲下鄉”,超過100萬市民受惠。打造了“文化惠民大講堂”“西湖花燈博覽會”“百姓歡樂舞臺”“博羅大舞臺”“歡樂仲愷行”,以及“惠州市千村籃球賽”等一批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品牌,進一步豐富了城鄉廣大居民的休閑娛樂生活,提升了城鄉居民群眾的幸福感。
加強區域聯動,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聯盟”建設。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為契機,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莞惠+河源、汕尾”區域聯動。其中,惠州慈云圖書館積極促進信息咨詢服務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完善網絡服務策略,利用“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等平臺,提升圖書館數字參考服務工作水平。惠州市文化館積極參與“廣東省文化館聯盟”建設,配合參與籌建“廣東省文化館聯盟數字文化委員會”,參與珠三角各城市文化館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與各地市的公共文化服務聯動共建,主動參與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聯盟、深莞惠汕河五地文藝巡演等活動,努力推動文化館事業一體聯動、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信息來源:公共服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