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文化藝術展演暨惠州非遺學堂進香港交流活動在香港上水惠州公立學校舉行,活動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惠州市委統戰部指導,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惠州市文化館、惠陽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上水惠州同鄉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得到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的支持。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新界工作部處長廖銘華,中共惠州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臺港澳事務局局長鐘永蘭,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徐巧玲,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吉江,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監鄧遠明、校長鄭風,惠州市惠陽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陳惠忠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主辦單位代表徐巧玲同志首先致辭,對指導單位和承辦單位表示感謝,表示活動意義深遠,并現場推介惠州,希望香港青年多到惠州研學、交流。中聯辦代表廖銘華同志對活動高度評價,鼓勵港惠兩地加強合作,豐富文化藝術交流。市委統戰部代表鐘永蘭同志宣布惠州非遺學堂進香港交流活動啟動后,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代表與上水惠州公立學校代表互贈紀念錦旗,鐘永蘭同志和徐巧玲同志為各承辦單位代表頒發感謝狀,校方代表鄭風同志致感謝詞。 活動賦能,打造灣區高質量文化品牌 惠州非遺學堂進香港交流活動作為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文化藝術展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響應灣區主題、發揮產業優勢的重要活動。此次深入香港校園,有利于促進惠州與香港之間的文化交流,進一步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目前,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文化藝術展演的各項活動均圓滿結束,通過多項文藝活動和產業特色活動的交流、推廣,打造了灣區高質量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親身體驗,惠州非遺學堂好評不斷 為提升學生文化交流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此次活動特別增設了非遺學堂參與類型,讓香港上水惠州公立學校的學生可以充分體驗惠州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在了解惠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后,近百名學生來到惠州非遺學堂體驗區接受現場教學,在體驗惠東漁歌漁家發飾制作、惠州剪紙、舞麒麟、竹編扇子、龍門農民畫的過程中,香港學生表達了對惠州非遺項目多來交流的熱切期盼。課后,12名優秀作品的創作者還進行了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動氛圍熱烈,學生們大贊惠州非遺項目多、內容精、形式美,增進了香港學生對惠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有助于講好惠州故事。 氣氛熱烈,文化交流彰顯灣區風采 交流演出由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吉他文化藝術展演主題曲《我的吉他》拉開帷幕,惠州市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康子雄攜香港上水惠州公立學校學生黃翰鵬、惠州市李瑞麟小學學生杜晨燁共同主持。不僅有少兒漢樂聯奏、客家原創歌曲、蘇東坡題材的少兒情景劇、取材自惠州非遺的舞蹈獲獎作品,還有香港學生演出的少兒粵曲和獨唱,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惠州非遺文化、歷史文化、客家文化和香港文化在舞臺上聯袂上演,讓觀眾可以一睹灣區文化藝術風采,充分展現了惠州和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文化擔當。 接下來,惠州將繼續發揮與港澳之間地域相鄰、文脈相親的優勢,賡續歷史文脈,寫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章,結合地方特色和產業發展,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構建深層次、多樣化的交流新格局,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