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璀璨燈光下,隨著一聲班卓琴與吉他響起,深圳行者融合樂團的原創作品《山海行》用悠揚的樂聲帶領觀眾開始“穿越山海”,也正式拉開了2023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決賽的序幕。
本屆花會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廣東省文化館承辦,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廣州市文化館、廣州市海珠區文化館協辦。自4月啟動,歷時7個月,經各地市廣泛發動、全面動員,最終從各地各單位復賽報送的1000多個參賽作品中精選出了101個優秀節目,共1500多名演職人員參與比賽和展演。決賽為期一周,在“花會周”期間,廣州好戲連臺,不僅有精品薈萃的比賽和晚會,還將推出70場惠民演出和公益活動,為群眾送上精彩紛呈的文藝盛宴。
花會開場秀
精彩開幕!花會代表廣東群文賽事最高水平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總工程師李若嵐、海珠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永良等領導出席開幕式。趙紅副廳長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群眾藝術花會已成為我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門類最全、影響最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努力創作出更多反映新時代精神風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開幕式后的首場音樂專場比賽中,表演唱《岸》以余光中《鄉愁》名句為引,結合搖滾、民樂與弦樂,唱出海天一色、深遠綿長的意境;小合唱《待到賽龍奪錦時》通過歌唱賽龍舟,呈現出鄉村振興給老百姓帶來的美好生活;器樂情景劇《歡樂的車間》讓觀眾似乎置身于歡樂的工作場景中……樂隊表演、器樂合奏、表演唱、情景歌舞、龍華大鼓與交響室內樂等節目次第上演,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讓觀眾現場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切身感受到廣東群眾文藝的生機與活力。
花會音樂類比賽作品
花會音樂類比賽作品
規模更大!入圍決賽作品水平持續提升
本屆花會決賽將包括開閉幕式、4個專場比賽、4場展演以及2場專家點評會。入圍決賽的音樂作品共56件,包括廣州市文化館的表演唱《岸》,深圳市文化館、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公共服務辦、深圳市行者融合樂團的樂隊表演《山海行》,珠海市群眾文藝創作排演基地、珠海市香洲區文化館(中心)的小組表演唱《摩崖灼灼》,汕頭市金平區文化館的民樂合奏《英歌》,佛山市文化館、佛山市禪城區文化館的男生小組唱《我們時刻準備著》等。入圍決賽的舞蹈類作品共45件,包括廣州市天河區文化館、廣州市天河舞蹈團的群舞《粵樂悠悠》,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傳習館的舞蹈《瓢瑤田地間》,惠州市文化館、惠州市青年舞蹈團的群舞《鳳起朝陽》等。
相比往年,今年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決賽作品水平更上一層樓,多個獎項花落誰家,將在11月11日晚舉行的閉幕式晚會上一一揭曉,值得期待。
“花會周”惠民活動
全民共享!70場惠民活動等你參與
本屆花會活動主要賽事將通過央視頻、“文化在線”廣東公共數字文化聯盟平臺、廣州公共文化云平臺、廣東音像直播平臺、廣州市文化館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直播,閉幕式演出暨頒獎晚會將在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同步直播,讓觀眾無論身處何方都能同步感受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的精彩時刻。此外,“花會周”期間,70場公益文化惠民活動將在廣州市文化館園區內、廣州市海珠區海印“周周樂”群眾文化廣場、廣州市海珠區文化館小劇場等地舉行,多個舞臺將同時向觀眾開放。花會決賽的4場比賽、展演活動均可通過廣州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預約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