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落實第十二屆市委第七次全體會議精神,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6月7日,惠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在中國傳統村落——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惠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惠州市文化館(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惠城區橫瀝鎮人民政府承辦,惠州市博物館協辦?;顒右浴百s續歷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為主題,精心策劃舉辦了非遺展演、非遺研學路線發布、非遺品茗會、非遺投圩、“鵝城鑒寶”、文旅普法、廉潔成語故事圖片展等一系列活動,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事。 活動現場組織開展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牌匾、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頒發儀式,彰顯了我市近年來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新成績。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兼市文物局局長曾傳山,為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頒發牌匾。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四級調研員劉淑瑜,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發證書。 惠州市文化館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林博偉,介紹了“時令惠州”非遺研學之旅路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次推出的非遺研學路線涵蓋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藝、柏塘山茶制作技藝等多個惠州非遺項目,集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用體驗、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非凡魅力。“非遺+研學”的文旅融合新模式,為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提供了新路徑。 “墨美茶香·共享非遺”品茗會,以傳統技藝類制茶非遺項目為主題,通過不同角度現場展示,清靜雅和的傳統茶藝生活美學,進一步闡釋惠州茶文化的韻味?;顒蝇F場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市民群眾紛紛陶醉在這美妙的茶香之中。 現場舉行的非遺投圩匯集了惠州各大非遺品牌,各類非遺產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市民零距離體驗“非遺”和傳統文化,互動感十足,讓更多群眾體驗“非遺之美”、品嘗“非遺之味”、享受“非遺之樂”。 此外,現場還有“文旅普法·陣地有我”法治宣傳、“鵝城鑒寶”品牌活動進鄉村、廉潔成語故事圖片展,等各類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推動了文化遺產與公眾生活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滿足了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了公眾的文化自信,使文化遺產在賡續傳承中煥發勃勃生機。 此次活動圍繞“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主題,集中宣傳展示了新時代惠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新成果、新進展,各類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營造了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文脈悠遠,弦歌不輟。據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000年文明史、3000年古國史源遠流長,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在這里兼收并蓄,造就了一大批年代序列完整、類型多樣、內涵豐富的文物資源,孕育了眾多豐富多彩、璀璨生輝的非遺資源。目前,惠州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85處,其中,國保3處、省保45處、市保144處、縣區保193處;另有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493處。現有各類非遺線索292條,國家級非遺項目3項、省級27項、市級108項、縣(區)級208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人、省級16人、市級87人、縣級225人;省級非遺傳承基地3個,省級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1個。 面對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惠州文廣旅體系統將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聚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推動更多文化遺產走近人民群眾、點亮美好生活,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