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加強我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進一步提升文化站站長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6月9日至13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2025年廣東省文化站站長培訓班分別在清遠、茂名成功舉辦。來自中山、陽江、湛江、茂名、肇慶、清遠、云浮等7個地市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站長約550人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為期3天,邀請了廣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謹等多位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基層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進行授課。課程設置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啟發性和實踐指導意義。
廣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謹專題授課
江蘇省文化館公共服務部主任劉濤專題授課
張謹教授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題,用“理論框架+實踐案例”模式,系統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帶領學員們深入理解和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在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了新方向與新路徑。
江蘇省文化館公共服務部主任劉濤講授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立足基層文化活動痛點,從需求調研、創意策劃、執行落地到效果評估全鏈條,分享“精準定位受眾、差異化內容設計、數字化傳播賦能”的實操經驗,以江蘇省典型活動案例提煉可復制的組織策劃模式。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副會長朱鋼專題授課
惠州市文化館館長林博偉專題授課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朱鋼講授了《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廣東路徑》,聚焦非遺保護與鄉村發展融合,深度剖析珠三角非遺工坊、粵北瑤族刺繡、英德紅茶制作技藝等實踐案例,展示非遺在傳統技藝傳承、特色產業培育、文旅品牌塑造中的獨特價值。
惠州市文化館館長林博偉分享了《公共文化助力“百千萬工程”的惠州實踐》,通過“一村一歌”鄉村文化建設工程、“百姓歡樂舞臺”群眾文化品牌打造及“文惠圈”數字平臺推動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基層的生動案例,展示“文化+旅游+農業”融合發展帶動鄉村經濟的創新實踐。
中山市小欖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項建東以“菊墨生香潤鄉土”為主題,詳細解讀小欖鎮深挖“菊花文化”“書畫文化”特色資源,構建“一線雙節三特色”文化活動機制與“1+1+N”運營模式的實踐路徑,圍繞如何打造具有地方辨識度、可持續性的文化品牌活動和服務項目,為學員們提供了可借鑒的工作經驗。
除開展專題教學外,為增強實踐性和互動性,培訓班還組織學員實地調研基層文化館站,體驗非遺保護現場教學、觀看文化惠民演出。參訓學員表示培訓內容新穎務實,通過老師的講解、同行的交流,學習了很多新觀念新做法,對于激發工作靈感、謀劃未來方向很有幫助。
綜合文化站是黨和政府開展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擔負著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任。開展全省文化站站長培訓,是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打通文化惠民“毛細血管”的重要舉措,自2013年起已連續堅持了十二年。本年度培訓班通過“理論學習+實地教學+文藝展演+經驗互鑒”的立體化培訓模式,探索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促進不同地區文化骨干的學習與交流,為加強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動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