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惠州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對市政府提交的13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票決,確定了惠州市2023年10項民生實事項目。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5萬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公辦教育資源的需求;新開工182個、完成146個老舊小區改造,推動群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開展群眾餐桌消費放心行動,努力讓群眾“買得舒心、吃得放心”……這10項民生實事項目涉及教育、醫療、停車、居住、餐桌消費等多個方面,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讓廣大市民非常期待,憧憬2023年更加幸福美好。
01
推動公辦教育“增位提質”
今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5萬個
■主要內容:大力推進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3600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5萬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公辦教育資源的需求。
■部門計劃: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保障教育投入,堅持以“增位提質”為中心,以保障公辦學位供給為重點,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新建、改(擴)建,加快推動“一縣(區)一公辦中職學校”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對學位的需求。同時,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創建,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間的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再上新臺階,努力在保障“有學上”的基礎上,加快構建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愿望的教育體系,全面提升惠州教育水平,持續擦亮惠民之州的教育品牌,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出彩機會。
■市民期盼:市民謝先生家住市區江北海倫堡小區,小孩正在讀小學。按照目前學區劃分,孩子初中將就讀于惠城區金石學校(原惠城區第三十九學校)。謝先生說,金石學校二期預計今年9月投入使用,他對此非常期待,“建學校增學位,這對于廣大家庭而言,無疑是值得慶祝的好消息,希望學校能如期建成,配備優秀教師資源,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02
推動醫療資源擴容提質
推進市中心人民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主要內容:推進市中心人民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等多個項目建設,繼續推進“縣(區)第二人民醫院”基礎設施和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部門計劃:記者從市衛健局了解到,我市今年將推進市中心人民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惠州市中醫醫院)東江新城院區二期項目、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市第一婦幼保健院醫療衛生領域補短板等項目建設,繼續推進“縣(區)第二人民醫院”基礎設施和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市民期盼:市民張玉金表示,近年來,惠州在醫療資源布局方面已有了極大改善,期待進一步做好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貫穿始終,疏通資源配置各個環節,發揮多方合力,構建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
03
提高特殊困難群體保障水平
150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
■主要內容: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按不低于省定標準提高,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全市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開展150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等)家庭適老化改造,確保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部門計劃: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省民政廳出臺指導標準后,將制定出臺2023年我市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將分別提至每人每月195元和261元,全市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標準將提至每人每月2017元。養老方面,將圍繞街道全覆蓋、鄉鎮覆蓋率不低于60%的目標,通過新建、利用既有建筑改擴建、功能拓展等方式,推進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同時,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在目前已完成改造1308戶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再完成150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任務。
■市民期盼: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適老化改造有效提高了居家老人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市民潘女士說,地面鋪防滑磚、馬桶邊裝扶手、衛生間添置淋浴椅等看似微小的改造,卻能極大提升老年群體的安全指數和幸福指數。希望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不斷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獲得感、幸福感。
04
免費產前篩查和“兩癌”篩查
免費為5萬名以上適齡婦女提供“兩癌”篩查
■主要內容:免費提供孕婦“三項”產前篩查和適齡婦女“兩癌”篩查。
■部門計劃:記者從市衛健局了解到,我市今年將免費為孕婦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等三項產前篩查;免費為5萬名以上適齡婦女提供一次乳腺癌、宮頸癌篩查,提高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預計該項目年度投入財政資金4209萬元。
■市民期盼:市民洪音說,通過篩查可以早發現、早治療,不斷提高廣大婦女的健康水平,希望我市出臺更多健康檢查政策,為百姓減負,為家庭添“福”。
05
持續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全市9981個自然村實現垃圾收運體系全覆蓋
■主要內容:加強農村區域保潔,加強農村環境衛生質量監督檢查,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繼續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提升行動,推進268個行政村(第二批)因地制宜完成戶廁改造提升工作,提升農村廁所管護水平,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如廁衛生習慣。
■部門計劃:市城管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加強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繼續加強農村區域清掃保潔管理工作,全市9981個自然村實現垃圾收運體系全覆蓋,完成全市22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提標升級,推動生活垃圾收集點和鎮級垃圾轉運站提標升級,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同時,強化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檢查通報,鞏固提升農村環境衛生質量。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按照我市2022-2025年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方案,今年將組織縣、鎮、村三級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繼續開展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持續推進戶廁化糞池改造提升。該局將結合各類工作對各地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情況開展現場督促檢查,并視情況開展暗訪工作,定期組織“回頭看”,及時發現問題、抓好整改、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切實提升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實效。
■市民期盼:家住博羅龍溪的孫先生說,這些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但和城市相比,仍有提升空間。希望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不斷完善,對部分陳舊的生活垃圾收集點的硬件進行更新升級,并加強保潔員管理,讓農村越來越美麗宜居。
06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
新增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000套
■主要內容:開工182個、完成146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增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000套,突出解決城市“夾心層”住房問題,推動群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部門計劃:“去年我市已開工改造146個老舊小區,今年計劃再開工182個。”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局將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綜合統籌重點片區的老舊小區連片改造,加強老舊小區改造的科學謀劃、集聚要素投放,實現改造一點、完善一片,使改造效益最大化、使百姓滿意度最大化。
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租賃需求堵點、痛點和難點,我市正加快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計劃新增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000套。在房源方面,將積極在產業功能區、軌道交通站點附近、商業商務聚集區等配套完善的區域,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屋建設、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同時,探索土地支持政策、簡化審批流程、金融資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引導各類主體積極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市民期盼:市民小張去年剛大學畢業來惠州工作,對于在靠近商業區的地方建更多租賃住房他很期待,“畢竟剛工作工資不高,希望能在市區中心點的位置租到價格實惠的房子。”
07
不斷提升道路出行順暢和安全水平
完成10個交通較為擁堵的“堵點”治理
■主要內容:新改建農村公路229公里,危橋改造15座。持續開展全市道路交通疏堵保暢和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重點加強易堵點交通組織優化、路口渠化、信控優化和隱患路段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維護和優化提升,不斷提升全市道路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
■部門計劃:市公路事務中心介紹,今年,我市將組織新改建惠陽區Y892線凌屋排村建制村單改雙、YA69山頂村建制村單改雙、Y761線元洞村景區產業聯結工程等農村公路229公里,以及博羅縣蜈蚣橋、博羅縣沙公橋、惠城區樟橋等15座危橋改造。
在開展道路交通疏堵保暢和交通安全隱患治理方面,市暢通工作組表示,今年計劃完成三環北路/文明二路路口等10個交通較為擁堵的“堵點”和惠新大道下角村、紅花湖小學路段等10個道路安全隱患較為突出的“黑點”的治理。此外,惠城區與仲愷高新區、仲愷高新區與惠陽區等各縣(區)銜接地段容易發生交通擁堵,接下來也會考慮進一步優化調整相關路段的交通組織方案,并借助社會力量,不斷提升我市道路交通出行順暢和安全水平。
■市民期盼:“這幾年,不管市區道路還是農村公路,路況、交通出行狀況都改善了不少,平時開車出行還是挺順暢的。但在早晚高峰期,市區部分車流較大路段還存在擁堵現象,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緩解交通擁堵。”市民趙先生認為,除了新改建一些道路外,還可以立足現有道路條件,通過實施微改造,以及結合交通組織、交通信號燈優化等方式,進一步緩解道路擁堵,方便群眾平安順暢出行。
08
持續改善公共停車環境
市區計劃新建公共停車場20座
■主要內容:深入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各縣(區)結合實際新建一批公共停車場。
■部門計劃:我市各縣(區)結合實際將新建一批公共停車場。其中,在市區計劃新建公共停車場20座、新增泊位5000個以上,進一步緩解群眾“停車難”。同時,切實加強已建成停車場運營管理水平,讓智慧停車便民服務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市民期盼:“市區醫院、商場、公園等以往不少停車難的地方,這幾年新建了一批公共停車場,停車確實方便了許多。”市民張先生說,通過大力建設公共停車場,一些停車難的區域道路,停車秩序也好了不少。“個人還是希望多建一些停車場,方便市民停車辦事。另外,希望建設方多聽取群眾意見和聲音,使選址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09
開展群眾餐桌消費放心行動
構建全市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篩查網絡
■主要內容:進一步完善農貿市場提質升級,完成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不少于40萬次,完成全市食品檢驗量每千人6.5批次,努力讓群眾“買得舒心、吃得放心”。
■部門計劃:市市場監管局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完善農貿市場提質升級,加快農貿市場硬件設施升級改造,提升農貿市場規范化管理水平。同時,將對全市106家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展不少于40萬次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快檢項目包括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等。該局將規范快檢工作流程,及時公示快檢信息,強化后續跟進處理,提升監管工作效能,構建全市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篩查網絡,切實提升我市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市民期盼:“升級改造后的市場干凈整潔,貨物擺放整齊,市場內還專門設有公廁和保潔員,環境確實好了!”家住市區中海水岸城的居民李女士說,農貿市場提質升級帶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實惠,希望在農貿市場食品安全這塊的監管更加到位,能及時在農貿市場了解食用農產品的快檢結果。
10
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
建設“惠云眼”,讓惠治理更“智慧”
■主要內容:不斷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能力,建設“惠云眼”全方位社會感知體系,加強12345與110雙線聯動互通提效,推動政府數字化治理更智慧高效。
■部門計劃:記者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獲悉,今年將重點圍繞數字政府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數據要素、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強化“一網統管”上發力,打造政府數字化治理“加速器”。結合國家全空間無人體系的智慧城市應用示范點建設,高位推動“惠云眼”全方位感知體系項目建設,整合無人機服務資源,推動飛行成果數據共享應用,將無人技術應用于應急救援、社會治安、城市管理等領域,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進一步完善“粵治慧”地市節點部署和優化,深化“12345便民熱線”“惠治理”“惠監管”及經濟運行調節等專題應用,智能化升級12345便民熱線,打造不少于30類訴求智能化分辦場景,實現訴求分辦提速20%,對企業群眾的各類訴求工單實現7×24小時響應接辦、全流程督辦、限時辦結,讓熱線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
■市民期盼:“這幾年,惠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強化數據應用,跨省通辦、全市通辦等讓我們享受到‘數據多跑路,群眾企業少跑腿’的便利。”市民李毅認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實力為打造“智慧惠州”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期待能享受更多“足不出戶”的辦事便利、無處不在的“電子警察”安全保護。
統籌 記者香金群
采寫 記者涂堅 黃曉娜 游璇鈺 譚琳 邱若蓉 劉豪偉 李向英 劉建威 香金群 通訊員周鑫 羅杰 劉俞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