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玩火、未關閉電吹風、冰箱線路老化、廚房煲湯、電動車電池爆炸……今年以來,惠州已發生多起居民住宅類火災,所幸消防處置及時未造成嚴重后果。今天是第32個全國消防日。惠州消防提醒市民朋友,注意做好居家防火,做到“三查三清四關”,即查電器、通道、火源,清走道、陽臺、廚房,離家時關電源、火源、氣源、門窗。兒童玩火取樂是引發家庭火災的常見原因,消防安全要從娃娃抓起,家長應教育孩子不玩火。
不少火災事故由兒童玩火引發
日前,記者從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發生了1851起火災,居家住宅類火災事故達571起,占比達30.8%,其中不少是由兒童玩火引發。
今年1月,在市區三棟,某家一位奶奶在屋外晾曬東西,孩子獨自一人在家中房間玩打火機,點燃了床上的棉被,結果釀成火災,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6月,市區一小區居民樓發生火災,1名兒童及1名老人被困。經過約10分鐘的處置,明火被完全撲滅。經調查,起火原因初步認定為小孩在屋內玩火引發。
此外,還有不少因不當使用電器引發的火災。2月28日,惠城區水口一小區住戶發生火災。火災原因主要為住戶使用電吹風后未及時關閉,遺留在床上,引燃周邊可燃物蔓延成災。7月22日上午,龍門一自建房發生火災。初步判定為冰箱線路老舊故障導致,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7月12日,博羅龍華鎮北堤村一鐵皮房著火,龍華鎮政府專職消防隊接警后趕往現場處置,現場無人員傷亡。據了解,起火時廚房正煲著湯,人在房間里休息,發現著火時火勢已蔓延。
較少家庭配備防火器材
“你家有滅火器嗎?”記者日前對市民家中配備滅火器的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在受訪的30位市民中,有8位市民在家里配備了滅火器、逃生繩、煙感器、滅火毯、防火面罩等消防器材。
“單位組織消防培訓后,我馬上就買了滅火器、防火面罩,還組織家人進行了一次消防演練。”市民欣欣告訴記者,一旦家里發生火災,不及時撲滅影響很嚴重,孩子體驗了消防演練后,安全用火的意識明顯提升。
接受采訪的22位市民表示,家里沒有配備滅火器。
“感覺確實有必要在家里放個滅火器,小區樓齡老舊,也沒專門的物業,萬一真的著火確實麻煩。”住在老舊小區的阿金在接受采訪后,意識到確實有風險,打算買個滅火器放在家里。
廚房用火不離人,必須人走火關
惠陽區淡水消防救援站副站長許文武告訴記者,近年來常出現的家庭火災往往與一些生活中的“小習慣”有關,例如很多人有不拔電器插頭的習慣,電器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會導致電器內部過熱,從而引發火災。為了避免此類火災的發生,電視、電風扇、空調、充電器等家庭常用電器使用完后一定要拔掉電器插頭,讓電器處于斷電狀態,避免電器過熱引起火災。
“廚房用火不離人,要養成人走火關的習慣。”許文武表示,廚房用火、用電極為集中,因此廚房火災也是家庭常見的火災之一。為了避免廚房火災的發生,每次在使用燃氣灶后必須立即關閉。如果家中使用的是燃氣瓶,須擺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太陽暴曬。同時,不要將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的物品放在灶臺旁,高溫、明火很容易引燃或誘發這些物品燃燒、爆炸。此外,在做飯時也要格外小心,因為油溫過高或熱油濺出碰到火源引起起火是常見現象,如撲救不當也可能引發火災。
“還有不少人會把電動車電瓶拿回家或在樓道充電,這是極為危險的。”許文武說。電動車電瓶如果充的時間過長,電源又沒有相應的過充電保護功能,可能導致蓄電池高溫,或者電源里面的極板腐蝕,極易因電池漏液或電源發熱引發爆炸。同時,電瓶爆炸也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爆炸產生的明火也極易引燃周圍物品,如果爆炸發生在家中,后果不堪設想。
遭遇火災不要慌,根據火情采取措施
“發現家中起火不要慌張,要根據火情來采取相應措施。”許文武說,如果炒菜時油鍋起火,切記不要用水撲救,應先關掉燃氣灶、電磁爐,然后迅速地將鍋蓋或者滅火毯蓋在鍋上。房間起火時,不能輕易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形成大面積火災。紙張、木頭或布料起火時,可用水來撲救,而電器、汽油、酒精、食用油著火時,則可以用土、泥沙、干粉滅火器等滅火。若火勢達到無法控制的程度,必須立即報警,并迅速逃生。
此外,遭遇火災采取正確的逃生方法自救極為重要。許文武說,一旦身受火災威脅要冷靜地確定自己所處位置,根據周圍的煙、火光、溫度等分析判斷火勢,不要盲目采取行動。如果身處平房且門周圍火勢不大,應迅速離開火場。反之,則必須另行選擇出口脫身,或者用水淋濕衣服、用淋濕的棉被包住頭部和上身以后再離開火場。在失火的樓房內,逃生不可使用電梯,應通過防火通道走樓梯脫險。逃生時,盡量采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樓房內如果無法脫身,不要盲目亂跑,更不要跳樓逃生,可以躲到居室里,緊閉門窗,隔斷火路,等待救援。
統籌 記者譚琳
采寫 記者譚琳 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