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醫院引進陪護工服務,給患者提供生活照料。
陪護工吳小愛在照顧陪護對象。本版圖片 記者周智聰 攝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上廁所也有人照顧,73歲的藍奶奶第一次被人如此“伺候”。“若沒有陪護工,我們全家都會亂套。”日前,在市中心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病房,藍奶奶對記者說。
老伴年老多病,子女工作繁忙,陪護工的出現解決了藍奶奶一家的燃眉之急。“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對的難題。日前,國家醫保局出臺護理類立項指南(試行)和優化調整護理價格政策通知,其中特別提到“免陪照護服務”。
在惠州,“免陪照護服務”因國家醫療保障部門關于護理類立項指南(試行)和優化調整護理價格政策暫未對接落地,有關收費標準未納入醫療機構價格項目,暫未在公立醫療機構實施,個別民營醫院正在嘗試。目前一般是由醫療機構與第三方公司合作,由第三方公司提供陪護工服務患者并進行定價和收費。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情況。
惠州陪護工行業情況怎樣?如何更好地規范行業管理,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難題?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現狀
患者、家屬、醫院對陪護工都有需求
2024年11月10日上午,藍奶奶和平常一樣去跳廣場舞,到了下午卻突然吐血,被救護車緊急送院搶救并進行胃潰瘍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后,藍奶奶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全家人卻犯了難。藍奶奶的丈夫已80多歲沒法陪護,3個子女工作很忙無法分身。好在這時,準備出院的隔壁床病友推薦了陪護工吳小愛給他們。吳小愛到崗后,24小時陪護藍奶奶,把她照顧得很好。“這是我第一次住院,深刻體會到不能沒有陪護工。”藍奶奶說。
49歲的吳小愛從事陪護工已3年多。“干了這行后,覺得這個社會很需要我們,一年365天,我有320多天都在上班,哪怕是春節期間,也有病患找我陪護。”吳小愛說,感覺這個工作能幫到人,在陪護過程中看到患者病情一天天變好,很有成就感,“未來社會對陪護工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只要行業需要,我會一直干下去。”
50多歲的徐貴斌是惠州市辰道健康陪護中心主任,已經從事陪護工管理工作10年。在徐貴斌看來,陪護工是朝陽行業。“隨著社會老齡化,老年人住院陪護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上很多老人的子女忙于生計,陪護工能很好滿足老人的陪護需求。”
有一定經驗的專業陪護工不僅解決了“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問題,也解決了部分家屬不會照顧病人的后顧之憂。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病房,護工古陽娣正在照護一個10多歲的孩子,孩子盆腔、左腳等多處骨折。孩子的母親說:“孩子多處骨折,我也不知道怎么護理,怕有些地方操作不當,反而影響恢復,幸虧有專業的護工在。”
“我們經過專業培訓,經驗比家屬豐富,也有利于病情康復。”古陽娣介紹,例如病人有氣管切管、引流、胃管插管等,家屬們一看很著急很害怕不知道怎么辦,就先請陪護工護理,家屬們學著做。
“今日新增訂單5單,完成訂單28單,進行中訂單103單,累計完成8252單……”在廣東安護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辦公室,記者看到墻上實時顯示著最新的陪護工服務情況。去年8月,該公司中標市第一人民醫院陪護工招標服務,負責向醫院提供陪護工服務。“患者、家屬、醫院對這一塊的需求都很大,我們現在有近百名陪護工在崗。”該公司梁經理介紹。
醫院引入第三方公司服務并進行監管
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醫院發現,多家醫院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引入陪護工服務有需要的患者,給患者提供生活照料。陪護關系由患者或家屬與第三方公司建立,由第三方公司定價和收費。
“醫院公開招標第三方公司,中標公司必須符合資質等多項要求。”市中心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溫曲英告訴記者,該院要求公司做好相關培訓,陪護工持證上崗、統一著裝、佩戴工牌,公司管理人員駐站管理,給患者填寫滿意度調查表。醫院也會進行院感知識、部分護理知識等培訓,對陪護工的服務質量進行監管。
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莊彩藍介紹,陪護工對患者的照顧不僅包括基礎的生活護理,還涉及心理安慰等。陪護工雖然不歸屬醫院,卻是醫院服務患者的重要內容之一。多年來,該院通過招標方式由第三方公司負責提供護工服務。“我們要求護工都有上崗證、健康證、無犯罪記錄等相關證明,并通過每個月評價、考核加強管理。”莊彩藍說,該院每個科室都會對陪護工進行生活護理培訓,提升陪護工技能。
在與市第一人民醫院合作的廣東安護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辦公室,記者看到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范等都有每位入職護工的簽名。“護工接受崗前培訓、跟崗培訓、崗中培訓,還有醫院不同科室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梁經理介紹,嚴格規范管理及考核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評,一年來,已經收到近30封患者寫來的表揚信和10面錦旗,小程序上的好評更多,“收到表揚信和錦旗的,我們都會對陪護工予以獎勵。”
惠州華康醫院從去年開始在安寧療護中心探索設立“無陪護病房”。該院護理部主任鐘麗蘭告訴記者,患者或其家屬需要聘請陪護人員,在各科室護士站即可聯系陪護人員主管或是工作人員協助聯系。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監管,該院對陪護人員建立了各項評價體系,“科室護士長根據派單逐一核對陪護人員信息、照護模式、照護起止時間等。同時建立多維度溝通模式如與陪護主管建立微信溝通群或是各科室將信息反饋至護理部,由護理部進行深入了解、提出相關改進措施,由陪護主管進行宣導并遵照執行,必要時提交會議上討論研究。”
困境
陪護工人員流動大,水平參差不齊
盡管行業前景好,但人員流動大、水平參差不齊等情況也制約著陪護工行業的發展。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最缺工”100個職業中,陪護工當中的養老護理員位列前茅。據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推測,中國將分別在2035年、2055年附近出現兩次陪護工需求高峰,峰值可達2100萬~2300萬人次。當前,中國已經存在較大的陪護工數量缺口。
在惠州,陪護工也同樣面臨著結構性缺口。
“高峰時公司在冊陪護工有100多名,現在只剩下50多名了。”徐貴斌告訴記者,陪護工離職原因有很多,比如有時太忙太辛苦,有時太清閑沒收入等等。由于行業特殊性,陪護工是一份“伺候”人的活,有些人受不了臟或被輕視和誤解。此外,行業的優勝劣汰也會淘汰一些年齡過大或被投訴的陪護工。
吳小愛有一次陪護一位50多歲的阿姨,在阿姨睡后,吳小愛在床邊椅子上不小心打了盹。阿姨突然把她搖醒說:“你怎么能打盹呢?你不是24小時陪護嗎?”吳小愛心里一陣難受。按照行規,24小時當中有大約3小時供陪護工快速吃喝拉撒,但部分人會“咬字眼”較勁。“我很熱愛這份工作,但不被理解的滋味不好受,我的部分同事就因為不被尊重而辭職了。”吳小愛說。
惠州拓普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與惠州市多家醫院及醫護、家政培訓學校等機構開展陪護工的聯合培訓和人員輸送。“陪護工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該公司負責人歐陽俊良表示,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公司一方面加大招聘力度,對求職者進行崗前培訓及技能考評考核,另一方面與大專院校合作設立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從2023年開始作為實訓基地為該專業學生開展實訓。
盡管如此,陪護工人才仍存在較大缺口。歐陽俊良表示,目前惠州陪護工總體服務人員年齡偏大,因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薪資、社會偏見等原因,年輕人不愿從事該行業。部分陪護工職業道德、服務意識、服務技能、提升意識等有待加強。
定價不統一,管理不完善
“陪護價格沒有統一標準,之前惠州也存在這種情況。”溫曲英說。
記者在該院住院部看到惠州市辰道健康陪護中心的收費公示。按照公示內容,一對一陪護普通病人、重癥病人分別為240~260元/天、260~280元/天,提供月嫂等級陪護為400~520元/天。“目前定價主要是參照惠州各家公司的情況。”徐貴斌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發現,各陪護公司的價格不盡相同。多數陪護公司陪護工價格一對多陪護一般為120~150元/天,一對一陪護為230~270元不等。而一些沒有掛靠公司、單位管理的“護工”,價格則比較隨意及混亂,口頭跟患者或其家屬約定價格,沒有明確標價。
業內人士表示,陪護工行業還存在一部分監管“真空”,甚至有個別“護工”哄搶患者,擾亂醫院正常秩序,并存在護理不當或在患者不滿時溜之大吉等情況。
破題
出臺方案設立試點,規范陪護工管理并統一指導價
近日,為加強我市醫療機構對陪護工的管理,規范陪護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根據我國相關文件精神,市衛生健康局會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謀劃,最后制定并印發了《惠州市醫療機構陪護服務管理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根據《工作方案》,我市在市中心人民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醫院這5家市級醫院進行陪護服務管理改革試點。
各試點醫院成立住院患者陪護人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副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后勤主管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多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并在后勤部設立“陪護管理專員”、在護理部設立“陪護質量專員”。
按照要求,醫院院務會議每年研究陪護管理工作1次以上,領導小組每年召開陪護管理工作專題會議2次以上,研究部署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對陪護工作承接方的履約行為進行監督和評價。陪護管理專員每周到病房走訪,抽查病房陪護管理工作,了解患者對陪護工作的滿意度和投訴情況,督查收費和陪護工違規收受“紅包”問題情況等。陪護質量專員負責組織定期對陪護工服務質量進行抽查評價。
醫院有關部門負責牽頭管理第三方陪護公司(承辦方)的招標和公司日常人員監督管理、培訓、陪護質量監管,協助承辦方陪護人員的基本生活護理知識培訓,配合承辦方監督管理陪護服務質量等。
《工作方案》提出,物價部門負責監督收費價格的管理,并附上《陪護服務指南及定價》,對陪護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進行了詳細的列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市各試點醫院和第三方公司正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進行調整并優化管理模式。
“《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我們該怎么管理就更清晰了。方案還制定了統一指導價,對陪護工的管理更規范了,對患者、醫院、陪護工,是三方共贏的。”溫曲英認為。
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按照《工作方案》細化執行,保障醫院的陪護服務水平、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日前,記者再次走訪市中心人民醫院發現,惠州市辰道健康陪護中心的收費公示牌已按《工作方案》要求更新了收費價格,并把陪護工的信息包括照片、姓名、年齡、學歷、從業經歷、職業特長、服務內容、服務質量等公示在價格公示牌旁,供患者及家屬知情選擇。
建議
陪護工費用納入醫保
陪護工的專業照顧緩解了很多家庭“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難題,但較高的費用也讓一些家庭難以承受。采訪中,不少患者及家屬建議把陪護工費用納入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
8年前,市民阿宇的父親突發腦出血昏迷,雖然搶救過來了,卻落下全身癱瘓。“平時我要上班,還要照顧兩個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在醫院貼身照顧。”無奈之下,阿宇只能請護工照顧。“護工照顧還是比較專業的,每天都給父親做康復按摩。”阿宇說,經過醫生治療和護工照顧,父親慢慢恢復了簡單的自理能力。“然而這八年來,父親輾轉在惠州、廣州多個醫院住院做康復治療,聘請陪護工費用累計高達70多萬元。龐大的費用讓我們很吃力,要是醫保能報銷一部分就好了。”
加強培訓及校企合作
陪護工的專業水平,事關患者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許多患者、家屬及專家建議,繼續加大陪護工的培訓力度。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建議推行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確保陪護工具備必要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通過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可有效加強陪護工的培訓和認證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包括基本護理技能、急救知識、心理疏導等,從而切實提高陪護工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確保患者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
該負責人還建議校企之間加強合作,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應深入加強與第三方護理公司和醫院之間的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的陪護工。通過校企合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陪護工。同時通過建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工作崗位。
記者周智聰 馬海菊 駱國紅 劉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