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水平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調查顯示,全省約四成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超重肥胖形勢不容樂觀,亟須加強干預,予以改善。
科學運動是進行體重管理的關鍵方式之一。如何科學運動?惠州市疾控中心(惠州市衛監所)專家開出了體重管理“運動處方”。
“運動不僅能減脂,更能改善代謝、強化心肺、保護關節,從源頭降低慢性病風險?!睂<冶硎?,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行,能提升心肺功能,控血糖、穩血壓;力量訓練如彈力帶、自重訓練,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預防骨質疏松;柔韌性訓練如瑜伽、太極,能緩解關節壓力,降低運動損傷。
專家呼吁:“管住嘴”很重要,“邁開腿”更科學!
專家表示,“運動處方”因人而異。普通超重人群適合中等強度運動(運動中能說話、微喘),運動頻率每周5次,每次30~50分鐘,推薦快走+徒手深蹲組合,間歇性運動更燃脂。
“合并基礎疾病者務必咨詢醫生,制定科學安全的運動方案?!睂<冶硎?,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憋氣、劇烈跳躍,優選游泳、騎行;關節不適者適合水中運動、坐姿抗阻訓練,減輕負荷;體重基數大者首選游泳、橢圓機等低沖擊運動,保護膝蓋。中老年人群體應重點強化平衡力訓練(如單腳站立)和柔韌性練習(如拉伸運動),但務必預防跌倒。建議每日分段運動,避免空腹或飽腹運動。
專家表示,科學制定個人“運動處方”可分四個步驟:首先根據體檢報告+體能測試(如6分鐘步行距離),評估自身的健康情況;再設定目標,比如減重5%或腰圍縮小5厘米,根據目標階段性推進;而后結合興趣與體能制定匹配的方案,并動態調整強度;最后可以用APP或手環監測心率、步數,進行記錄反饋,并每月復盤。
專家特別提醒,要避免“報復性運動”,單次超負荷運動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惠疾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