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大考,家長作為“考前健康管理員”,總想給孩子“特殊照顧”,加餐進補。但專家提醒,這有可能引發問題。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數據顯示,近幾日因飲食不當引發腹痛、嘔吐的患者近百例,其中就包括高考備考學子。
該院營養科專家強調,高考備考和考試期間食品安全很重要,同時要科學地補充營養,不要盲目進補。
提醒1
食品安全放首位,留意這些“危險食物”
“對于考生來說,食品安全要放首位。”市中心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孫詩博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要留意一些“危險食物”,如野菜及野生蘑菇、發青的土豆、沒煮熟的四季豆、生黃花菜,留意這些食物以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飯菜最好現做現吃,剩菜放久了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如短時間儲存需及時冷藏,吃之前應徹底加熱。
路邊攤的涼皮、鹵味、散裝冷飲別買,衛生沒保障;平時沒吃過的新奇食物也別嘗試,以免引起腹瀉。
提醒2
3主餐+2加餐更科學
孫詩博說,高考生在緊張備考中,正確飲食才能保證腦力和體力持續在線!建議每天安排3頓正餐+2次加餐,這樣吃更科學。
正餐怎么吃?注意葷素搭配,每天食用充足的谷薯類食物,如饅頭、紅薯、玉米等,其中粗糧宜占1/3,比如燕麥、糙米,耐餓又能讓大腦穩穩“供電”。
肉蛋奶豆類也要吃夠,如魚禽畜類、雞蛋、牛奶、豆腐等,但需避免大魚大肉,防止因腸胃負擔過重出現腹脹、腹瀉等情況。也不要吃得過飽,以免血液聚集消化系統,影響大腦血液供應,造成困倦、學習效率低下。
加餐吃什么?上午10點、下午3點左右,可以給孩子準備點小零食:一個蘋果、一根香蕉、一小盒酸奶,或者幾顆核桃、杏仁,快速補充能量,避免餓肚子影響學習效率。
提醒3
飲食不用“特殊化”
“孩子的腸胃其實是很‘念舊’的,考前一個月千萬別突然更換新食物、嘗試新口味!”孫詩博表示,比如平時吃米飯饅頭的,別突然換成面包沙拉;很少吃辣的,別嘗試麻辣香鍋。維持原有的飲食習慣,腸胃熟悉才不容易出問題,孩子也能吃得安心。
“備考期間,飲食不用‘特殊化’,保持安全、充足、規律就是最好的!”孫詩博說,家常菜吃著舒服,孩子心里也踏實。家長們用平常心保證孩子的飲食,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加油劑”。
提醒4
考前突擊進補要不得
“別突擊吃補品。”孫詩博特別提醒廣大考生,海參、魚油、健腦保健品先放下。孩子健康平衡飲食的營養就已經足夠了,盲目進補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不良反應,反而幫倒忙。
每天喝水要喝夠。家長督促孩子每天喝夠1500~2000毫升水(差不多3~4瓶礦泉水),別等口渴了才喝,也別用飲料代替水。注意考試期間盡量不要飲用濃茶、咖啡及提神飲品,避免影響睡眠。早睡早起作息好。
輕微腹瀉先觀察。在高考、中考這樣的關鍵時刻,腸道可能會出現功能性紊亂,出現腹痛、腹瀉等情況。如果腹瀉頻率過高者(≥3次),可以服用蒙脫石散來應急,必要時需及時就醫。
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李瀾萱 廖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