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惠州中學學生利用戶外運動調整考試心態。記者周楠 攝
6月7日,我們正式迎來一年一度的高考,這場承載著無數學子夢想的重要考試,既蘊含了無限的希望,也給考生和家長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那么,考生該如何調整心態,確保考試期間發揮最佳水平,并在考試過后坦然面對未知的結果?近期,記者采訪了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楊杰霖,聽他分享關于高考的那些心理調適“秘籍”。
擺脫執念 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觀念
高考前夕,成績向來名列前茅的考生小玲(化名)突然害怕自己發揮失常,不停腦補各種考試中途出差錯的情形,覺得“這輩子要完了”,特別焦慮,還出現頭疼、胃痛等軀體化癥狀,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醫院就診。楊杰霖表示,為了保持健康的心態,考生要對高考有清晰的認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誤區,具體要做到:
認識焦慮的普遍性。所有考生要清楚,在高考期間感到緊張、焦慮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反應,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必要的激活”,“適度的緊張能幫助我們更專注,全心面對考試。”楊杰霖說。
重構對高考的認知。高考確實重要,但它是對過往學習的一個總結和呈現,而非人生的決定性判決書。楊杰霖說:“把它看作是一次挑戰自我、展現積累的機會,而非‘一考定終身’的生死線。人生的可能性非常廣闊,高考只是路徑之一。”
降低絕對化期待。現實中,一些考生尤其是成績優秀的考生存在較高的期待和目標,比如“必須考上重點大學”“考砸就完蛋了”,事實上,這只會給自己施加無法承受的壓力。楊杰霖建議大家放棄“必須”“絕對”的想法,設定“盡力而為,無愧于心”的目標更健康。
感受壓力 適度的緊張有利于激發潛能
某年的高考期間,考生阿明(化名)在考完一科后,覺得自己有道題沒有發揮好,心情失落,越想越難受,這樣的情緒導致在后面的幾個科目考試中形成惡性循環,阿明的心態崩了。
面對高考,情緒管理很重要,楊杰霖向大家分享具體可操作的調適技巧:
接納而非對抗。他表示:“考場上,當緊張、煩躁來襲時,不要試圖強行壓制這些情緒,逼迫自己不該緊張,相反,應該承認它的存在。”在他看來,在大考面前有點緊張很正常,適度的緊張有利于提升專注力、激發潛能,而這種對緊張和焦慮的接納,本身就能緩解部分壓力。
采用深呼吸放松法緩解緊張和焦慮。采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非常有用,具體做法是:慢慢用鼻子吸氣(想象空氣充滿腹部,腹部鼓起),吸足后屏息1~2秒,再緩慢地、均勻地用嘴巴吐氣(時間比吸氣長)。重復5~10次。這能快速激活副交感神經,降低心率和血壓,讓人平靜下來。這套方法考前、考中都可以使用。
正念冥想練習有利于減少精神內耗。建議花5~10分鐘,專注當下呼吸,不加評判地觀察思緒飄過再回到呼吸上。這能提高專注力,減少思慮過度帶來的內耗。
高考進行時 考一科“放”一科 坦然接納結果
“考試期間全力以赴,考試結束后坦然接納。”楊杰霖從多方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心理調適的“訣竅”。
在每一科的考試前,建立“考試儀式感”,比如每次進考場前做一個簡單的積極手勢,如握拳給自己打氣、進行幾次深呼吸,默念一句自己的“應考箴言”,如“冷靜、仔細”。
考試期間尤其重要,走好“三部曲”。試卷拿到手后,進行“三步走”:一是填好個人信息后,先深呼吸,通覽全卷,對題量和難度有個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合理分配時間,避免“卡”在一道題上太久。三是建立“打怪通關”心態,遇到難題標記好先跳過,保證會做的題不丟分就是勝利。楊杰霖強調,聚焦當下很重要,考生要專注解答眼前的題目,不要去想上一題的對錯,也不去想后面有多少題。一道題一道題地解決。此外,如果考試中突然感到極度緊張,可以暫停幾秒,放下筆,做一次深長的腹式呼吸,稍微活動一下手指腳趾。
考試后,坦然放下。考完一科“放”一科,不對答案,不參與網上討論。把更多的精力用到積極準備下一科上才是關鍵。接納任何結果,不論好壞,在考后焦慮等待期,考生應自我暗示“高考只是通往未來的眾多路徑中的一條,無論結果如何,努力的過程才是真實且有價值的!”
◎相關鏈接
家長助力篇:傾聽與陪伴勝于說教
高考,不僅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考場,也是家庭教育的一次“大考”。楊杰霖強調,家長的每一份陪伴、每一句鼓勵,甚至每一個眼神,都可能成為孩子心底的力量源泉。楊杰霖表示,在高考的這幾天,家長應該營造安全、寬松的家庭氛圍,做孩子堅實又溫暖的后盾。尤其要做到:
一是避免傳遞焦慮。每年高考,家長應成為“壓力緩沖墊”而非“增壓器”,很多家長比孩子還焦慮,這種焦慮無形中會傳遞給孩子。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信任孩子,接納孩子可能的狀態(包括偶爾的情緒波動)。
二是要減少過度關注。切忌每句話不離高考,避免反復詢問“今天考得怎么樣”“下一科的考試有把握嗎?”“你別太緊張”。日常對話回歸生活常態,聊聊新聞、天氣、家里的趣事等,把考試的“濃度”暫時降低。
三是以傾聽與陪伴取代說教。如果孩子主動傾訴煩惱或緊張,家長應該專注地傾聽,陪伴在孩子身邊,不要急于否定或給出建議。有時候孩子只是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和被理解的感覺,因此適時的擁抱、拍拍肩膀傳遞的無聲支持也很重要。
除了心理上的關愛外,家長還能提供生活上的實質性支持,比如保證飲食衛生、均衡、可口;注意室內通風;提醒或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準備好考試所需文具和證件等。這些默默的付出,都能為孩子順利高考帶來助力。
最后,楊杰霖給廣大家長敲警鐘:如果孩子出現持續失眠、情緒崩潰、食欲嚴重減退等情況,及時關注并與老師溝通。如果采取各種措施仍無明顯改善,建議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專業心理幫助。
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劉菁 范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