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明明。
開欄語:勇擔新使命,展現新風貌。2023年,來自惠城區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履職盡責,為民生福祉“代言”,為經濟發展獻策,為打造“四個惠城”、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這一目標書寫了一份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在惠城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充分展示惠城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風貌,惠城區委宣傳部聯合惠州日報社推出“代表委員風采”欄目,傾聽他們的履職心聲,展現他們的履職風采。
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了形式多樣的個性化讀書類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如廣東的“粵書吧”、北京的“夢想書坊”“文化小院”、蘇州的“四時書房”等,這些平臺被統稱為新型公共閱讀空間。
“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是打造全民閱讀的重要平臺,也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文化保障。”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區人大代表、惠城區文廣旅體局公共服務股股長苗明明一直很關注惠城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經過走訪調研,她提出了《關于打造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粵書吧)的建議》,建議在惠州植物園打造我市首個以植物為主題的書房,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并被有效采納。
在苗明明的推動下,不久前,一座“綠意盎然”的書房在惠州植物園落成。書房約100平方米,藏有圖書27個類目100多冊,以植物專業圖書為主。市民可在鳥語花香、詩情畫意的綠色環境看書,實現生態與書香完美結合。
“我們將推動植物書房與惠城區圖書館的系統互聯互通,實現通借通還,確保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標準化。”苗明明表示,植物書房將定期舉辦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如親子繪本閱讀、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朗誦會等,給喜歡閱讀的市民創造讀書分享的機會。
苗明明還十分關注橫瀝鎮墨園村等傳統古村落的發展。她建議健全古村落長效保護機制,編制古村落保護發展規劃,讓古村落保護與開發有章可循、有路可行。同時,結合古村落元宵打醮的祈福、起醮、升丁等傳統民間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入文化振興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賞花、耕作、美食等農文旅產品,增強游客的深度體驗感。
在惠城區人大的指導下,去年,墨園村游客服務中心完成提升改造,將墨園村的游客服務中心和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進行融合打造,將文化和旅游更好地共建共享。
“人大代表不僅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更是一項神圣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立足自己的崗位,為惠城區公共文化發展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苗明明說。
今年惠城兩會,苗明明將繼續關注公共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主題,“例如最近火爆全國的冰雪城市哈爾濱,它的出圈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看到了互聯網時代下文旅發展的爆發力,接下來更應挖掘城市內涵,持續打造優質的文旅線路。”
記者鄧惠婷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