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不斷強化城鄉居民基本殯葬公共服務保障,市民政局正牽頭有關部門推進鎮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工作,力爭在我市農村地區每個鄉鎮至少建有一個鎮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
殯葬用地離規劃建設標準仍有差距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共有公墓19個,占地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其中公益性公墓11個、經營性公墓8個。由于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墓地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按照殯葬用地0.4平方米每人(常住人口)的標準,我市應規劃建設殯葬用地約240萬平方米,離規劃建設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為有效解決“逝有所安”問題,目前,仲愷高新區人文紀念園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推進。該項目公墓區包含烈士陵園、生態墓葬區、綜合服務區等,設計總墓位8.92萬個,建成后可滿足仲愷高新區近20年逝者骨灰安葬需求。
此外,為加快推進綠美惠州生態建設,推進農村地區節約集約用地,強化基本殯葬公共服務保障,實現“逝有所安”,市民政局正牽頭有關部門推進鎮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工作,力爭在我市農村地區每個鄉鎮至少建有一個鎮級公益性安葬(放)設施。
今年計劃舉行綠色生態海葬
在墓地面積上,為切實實現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國家對公墓墓穴的占地面積有一個限制標準。根據省政府2011年下發的《關于強化全省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的意見》,安葬骨灰的墓穴單位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經政策允許土葬的遺體單人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穴不得超過6平方米。
該負責人表示,早期,我市存在一些建設或售賣的超標準墓地,對于這種老舊墓地的歷史遺留大墓,市民政局要求墓園通過增加美化綠化的方式,處理墓地大面積硬化等問題。對早期已經規劃建好還未銷售的大墓,要求按標準改造后方可銷售。
去年,市民政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的通知》要求,墓區的規劃設計圖紙須經本級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才能施工建設,堅決禁止規劃建設超面積墓位、超高度墓碑、捆綁銷售的行為。加強公墓規劃建設,落實墓位銷售(出租)登記備案制度,落實護墓資金提取和使用制度,規范公墓服務收費,規范墓穴、骨灰存放格位租用(購買)行為,指導公墓經營單位加強內部管理,積極推行生態葬法,嚴格落實公墓年度檢查制度,加強常態執法監督。
隨著“厚養薄葬”觀念的深入,節地生態葬觀念逐步興起。2012年起,我市積極倡導節地、文明、綠色的殯葬新風,大力推進海葬、樹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葬法,共舉辦海葬樹葬活動17場。此外,各地殯儀館均設有安置骨灰樓,為市民提供了便捷、環保和節約型的安葬選擇。“今年,我市計劃舉行綠色生態海葬,讓節地生態綠色殯葬深入人心,倡導厚養薄葬、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的殯葬新風尚。”該負責人表示。
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