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
這個“五一”假期,濱海旅游度假勝地——霞涌小徑灣多了一抹韻味悠長的文化味兒!位于小徑灣商業街的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于5月1日試運營,并以首展《鄉村·文創》吸引眾多目光。
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是霞涌街道辦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的良性互動,深化文化惠民、豐富群眾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舉措。首展《鄉村·文創》展出藝術繪畫、文創產品百余件,表達藝術和創意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示范作用。展覽將持續至8月1日。
首展展出百余件藝術繪畫和文創產品
來到風光旖旎的小徑灣,沿商業街往沙灘走,極具工藝美的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映入眼簾。走進其中,便被墻上醒目的首展《鄉村·文創》主題吸引。
本次展覽用“文旅+農業+鄉村”的特色模式,以“藝術創意”為切入點,通過藝術繪畫、文創產品的方式,集中展出全國優秀鄉村文化建設案例、本地特色民俗文化、特色產業等內容。展覽共展出藝術繪畫、文創產品百余件,既有田野、民居、街巷、港灣等寫實鄉村圖景,也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具象化物質形態,在展廳中共同構建多元的鄉村文化符號。
展覽分前言、霞涌介紹、畫大灣區、鄉村·文創及結語5個部分。其中,“霞涌介紹”闡釋了霞涌的文旅資源及“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產業;“畫大灣區”展出潘魯生創作的彩墨作品26件、藝術絲綢作品30件;“鄉村·文創”展出數十件文創設計作品。駐足細觀,可以感受到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進入一個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是首位進駐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的藝術家。“五一”當天,潘魯生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闡述了他近幾年帶領團隊在大亞灣調研鄉村文化的思考和策劃《鄉村·文創》主題展的初衷。
潘魯生說,大亞灣是典型的工業城區、旅游景區,有獨特的漁家風情,保留著耕讀、媽祖與客家文化。當地群眾和旅游觀光者最期待的是能享受到當地的公共文化服務,體驗到像霞涌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于是,他和團隊試圖把文創帶進鄉村,把鄉村變成景區,把土特產變成文創產品。“《鄉村·文創》展覽是利用鄉村文化產業研究的經驗,結合大亞灣的鄉村文化實際,對大亞灣鄉村文化建設進行的一些思考和創意展示,是建設美麗中國與講好鄉村故事的一次嘗試,也是送給大家的‘五一’節日禮物。”
“五一”小長假期間,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成為小徑灣旅游景區的一大亮點。“‘五一’期間很多游客和社區居民來觀展,每天的人流量有四五百人。”展覽承辦方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1日,每周二至周日10時~18時開放,歡迎社區群眾及游客入場觀展。
引進優秀藝術家文化學者駐地創作
霞涌位于美麗的大亞灣畔,依山傍海,旅游資源豐富。清泉古寺、黃金海岸、烏山頭、小徑灣片區休閑旅游已成為熱點。當前,霞涌街道正聚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充分挖掘優勢旅游資源、精心培育優質旅游產品,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努力創建“國際化社區、國內一流度假區”,奮力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將依托霞涌優良的自然資源稟賦,深化當地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藝術”為切入點,引進優秀藝術家、文化學者駐地創作,通過每年不定期開展藝術展覽、研討會等活動,加強藝術、文化與學術交流,促進霞涌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和產業環境相互融合,重塑鄉村活力和生命力,打造既有生產又有生活的全國濱海鄉村旅游目的地范本。
大亞灣(霞涌)文化藝術中心的成立,不僅讓大亞灣的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也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當地居民及游客都豎起拇指稱贊。“以后在家門口就可以看藝術展了!”家住小徑灣社區的曾先生是一位傳統文化愛好者,得知中心開放,馬上帶老伴去觀展。
王先生一家在“五一”假期特地從湖南趕來,他們不僅沉醉于小徑灣的濱海風光,更在文化藝術中心品味了一場文化盛宴。他感慨道:“這里的濱海旅游已經聞名遐邇,如今再加上文化藝術中心的加持,讓整個大亞灣的濱海旅游更加有文化底蘊,我們不虛此行!”
記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