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72.07米,庫容4.48億立方米,目前日平均出庫按每秒35立方米控制,每天下泄水量300萬立方米,可以確保枯水期流域生態流量和用水安全……”時值冬春枯水期,在惠州市白盆珠水庫,工作人員每天緊密監控水量情況,做好水量調度,當好“水護衛”。
這是市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精準研判科學調度,確保水利工程和流域水安全的真實寫照。記者了解到,白盆珠水庫不僅充分發揮其作為惠州東部防洪屏障的重大作用,2024年還實現了水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建庫以來發電量歷史第二,發電收益歷史第一。
2024年,庫區降雨量為2503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約25.3%,來水較歷年同期偏多四成。面對復雜的天氣和來水形勢,白盆珠水庫面臨防汛度汛及蓄水保水雙重壓力。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市三防指揮部、市水利局等行業部門的指導下,市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未雨綢繆,堅持防汛與抗旱并重,安全與效益有機結合,加密加強會商研判,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精細精準靈活調度,動態調整水庫出庫流量,全年共攔蓄5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7次,攔蓄洪量3.32億立方米,最大削峰率100%,水庫最高水位74.92米,全年均未超75米汛限水位運行。截至汛期結束,白盆珠水庫在確保水利工程和流域水安全的前提下,不僅實現零棄水,而且回蓄水量達到3.3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6%,為冬春枯水期水量調度奠定了堅實基礎,真正實現了一水多用、一庫多利的水庫綜合效益。
市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嚴格按照供水調度服從防洪調度、發電調度服從水量調度的原則,通過精準科學調度,實現安全效益“雙豐收”。汛期期間,在確保水利工程、流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增加發電時長等手段有效調節水庫水位。非汛期期間,在確保供水安全、流域生態流量需要的前提下,結合上網電價差異實行錯峰發電。據統計,2024年累計發電量1.14億度,為建庫以來歷史第二,發電收益約5100萬元,為建庫以來歷史第一,實現效益最大化。
市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局將全力建設更高質量的“安全、生態、法治、智慧”現代化水管單位,為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強的防洪屏障、優質的水資源和綠色的電力保障,進一步促進東江“政治水、生命水、經濟水、生態水”的作用發揮。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楊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