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文。受訪者供圖
“以前每到春耕秋耕,村民苦不堪言,沒水耕田。引水渠修好后,農田用水得到保障,撂荒的農田全部復耕復種。”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一位村民說。
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惠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慧文2022年提出的《關于修復白芒坑引水渠的建議》,它打通白芒坑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最后一公里”。這也是李慧文扎根基層一線,立足本職工作,履職盡責辦實事的一次生動實踐。
推動白芒坑引水渠得到修復
李慧文從事糧食產銷多年,獲省鄉土人才、省最美鄉村女能手等榮譽稱號,也是惠州市、龍門縣人大代表,一直高度關注“三農”并建言獻策。
前幾年,她在調研中了解到,長約1500米的白芒坑水庫引水渠由于長久運行并缺乏維護管養,兩側出現坍塌和淤泥淤塞,從水庫引水到農田灌溉用水不足,白芒坑片區4個村民小組250多畝農田灌溉受影響,另有150多畝農田因水源問題而撂荒。
為此,李慧文多次到實地調研,聽取山下村村干部、村民等多方意見,商討解決辦法,并積極向上級部門匯報。李慧文將《關于修復白芒坑引水渠的建議》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該建議,審核后將其納入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項目,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修復白芒坑水庫引水渠。該項目2023年12月完工,有效解決白芒坑片區4個村民小組農業生產用水難問題,撂荒耕地得到復耕復種,有力促進當地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聚焦盤活農村撂荒耕地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李慧文還助力打通了當地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
2023年2月,李慧文提交了《關于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的建議》,建議引導郵政快遞業與各方共同努力,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暢通服務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物流網絡,助力鄉村振興。
在辦理過程中,龍門縣積極協調資源,建立縣物流快遞共同配送聯盟機制,整合優化出5條物流快遞線路,實現物流快遞鄉鎮(街道)覆蓋率達100%,156個行政村均設置有村級物流服務點,全縣范圍24小時內送達,形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配送體系。該案例成為廣東省2023年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優秀案例之一。
2023年,李慧文還提出《關于維修龍門縣龍江鎮良塘村葉屋、龍塘陂頭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和辦理,涓涓流水通過水渠流進田野,也流進了百姓心田。
撂荒地復耕復種也受到李慧文的關注。在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李慧文和市人大代表劉淑華提出《關于盤活農村耕地撂荒問題的建議》。
李慧文表示,她將繼續立足本職獻良策,積極履職,用實際行動展現人大代表的責任和擔當。
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