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疊加汛期潮濕多雨,有限空間作業極易引發中毒事故。市安委辦、市應急管理局近日公開一起較大有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的處理情況,強調“事故警示、警鐘長鳴,讓我們一起將安全意識深植心中,共同守護生命之線”。
經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因違章作業造成的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2023年2月21日,惠州市鴻營環保清潔有限公司的李某、韋某與王某,到博羅縣新怡豪門小區進行化糞池清淤作業。韋某僅佩戴簡易面罩進入化糞池進行作業,3分鐘后,韋某因硫化氫氣體中毒掉落池內。隨即,李某與王某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先后下池施救。事故導致3人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58.4萬元。因事故被追責問責的公職人員16人,給予行政處罰的企業1個、個人4人。
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事故,作業現場安全管理缺位,作業人員違規進入有限空間施工作業。同時,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未佩戴合格的安全防護裝備,未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程序。后續救援人員更是在未佩戴任何防護用品的情況下盲目施救,導致事故傷亡擴大。
隨著夏季氣溫逐漸升高,各類有毒有害氣體容易蒸發聚集。市安委辦、市應急管理局提醒,有限空間內存在或積聚的有毒氣體,作業人員吸入后會引發化學中毒,甚至死亡;有限空間內氧含量低于19.5%時,可能導致作業人員缺氧窒息事故發生;有限空間中積聚的易燃易爆物質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混合物濃度達到其爆炸極限,遇點火源就會發生燃爆事故;有限空間內還可能存在淹溺、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灼燙、坍塌、掩埋和高溫高濕等安全風險。
在有限空間作業前,審批負責人應對作業方案、人員和設備等進行審批,并簽字確認,未經審批不得擅自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在有限空間外對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針對性檢測,應至少檢測氧氣、可燃氣、硫化氫和一氧化碳。氣體濃度不合格的,必須對有限空間進行強制通風。通風后,應再次進行氣體檢測,檢測結果合格方可作業。
在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安全防護設備和個體防護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業現場負責人方可許可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作業過程中,應對有限空間作業面氣體進行實時監測,并持續進行通風。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監護人員應在有限空間外全程持續監護,不得擅離職守。作業期間,作業人員應保持高度警覺,一旦出現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情況,應立即中斷作業,撤離有限空間。
常見的有限空間有哪些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分為地下有限空間、地上有限空間和密閉設備三類。
其中,地下有限空間包括地窖、涵洞、地坑、污水井、電力井、熱力井、燃氣井、通信井、沼氣池、化糞池、污水池等。地上有限空間包括酒糟池、發酵池、腌漬池、糧倉、料倉等。密閉設備包括船艙、貯(槽)罐、塔(釜)、鍋爐等。
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李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