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荔枝樹高大粗壯、枝繁葉茂。
村民采收荔枝。
在廣東,荔枝堪稱最有文化味的水果,其種植歷史悠久,存有為數眾多的古荔枝林,見證著當地的發展變遷。
從惠陽區鎮隆鎮黃竹瀝古荔枝公園到龍門縣平陵街道“乾隆荔枝林”,再到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仙婆果”荔枝林……越來越多的惠州古荔枝,在歷經百年風雨后重煥生機,變成美“荔”風景,吸引游客前來感受歷史與自然的交融,由此促進當地荔枝銷售,進一步傳播惠州荔枝文化、打造惠州荔枝品牌。
黃竹瀝古荔枝公園入選惠陽精品旅游線路
6月荔枝上市,“中國荔枝之鄉”鎮隆鎮成為一片“荔”海,來自各地的人們到此采摘、選購荔枝。
鎮隆鎮井龍村村道兩旁、村民房前屋后,目之所及都是郁郁蔥蔥的荔枝樹,一串串紅彤彤的荔枝掛滿枝頭。村內的黃竹瀝古荔枝公園,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了解鎮隆荔枝前世今生的故事,感受當地人愛荔、護荔的情懷。
黃竹瀝古荔枝公園宛如一處“世外桃源”,這里生長著13株樹齡達600年的荔枝樹,是一片天然的綠色屏障。漫步其間,一棵棵粗壯的荔枝樹縱橫交錯,枝葉繁茂,像一把把撐開的大傘,只容陽光從縫隙中灑落。這些荔枝樹粗壯挺拔、形態各異,最老的一株需要三四個人才能環抱住。
記者了解到,黃竹瀝古荔枝公園原來是一個疏于管理的果園,基礎設施較差,沒有路可以走,每到采摘季,村民采果多有不便。前些年,結合鄉村振興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井龍村向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申請建設黃竹瀝古荔枝公園。該公園在2018年開建,總占地面積19畝,園內60%的古樹屬村民所有,當他們得知建設公園的消息后,毫不猶豫地簽字同意無償讓出,表現出對綠化美化鄉村的支持。黃竹瀝古荔枝公園對園內每棵古樹實施掛牌保護,并附有專屬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獲取古樹的詳盡信息,了解古樹的生長情況。
“公園的建成可謂一舉多得,既保護了古樹,又讓村民有了一個日常休閑、娛樂、運動的好地方。”井龍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該公園的影響下,很多村民都在房前屋后種上了荔枝樹,村里的荔枝種植面積從原來的三四千畝發展到6000多畝,成為村民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
依托黃竹瀝古荔枝公園,井龍村煥發出濃濃的“綠韻”,也帶動了當地綠色經濟發展。惠陽區文廣旅體局推出的“惠陽東坡荔枝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將黃竹瀝古荔枝公園納入其中。此外,2020廣東國際網絡荔枝節之絲路行暨惠州(鎮隆)首屆東坡荔枝文化節(第十一屆鎮隆荔枝文化節)活動、2022惠州東坡荔枝文化節暨惠陽鎮隆荔枝對接RCEP國際合作活動等多項荔枝文化活動,均在黃竹瀝古荔枝公園舉行。黃竹瀝古荔枝公園已成為鎮隆荔枝文化品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鎮隆荔枝飄香,盛夏的黃竹瀝古荔枝公園,正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
百年荔枝林在保護中挖掘旅游資源
和黃竹瀝古荔枝公園一樣,龍門縣平陵河畔的“乾隆荔枝林”也重煥生機。
“乾隆荔枝林”位于龍門縣平陵街道竹龍村牛尾村民小組,荔枝樹高大粗壯、枝繁葉茂,枝干盤虬如臥龍,部分高達20多米。這一片荔枝林平均樹齡近250年、數量達331株。因部分老樹始種于清乾隆年間,人們稱其為“乾隆荔枝林”,是遠近聞名的荔枝林。
記者走訪了解到,“乾隆荔枝林”曾天然“放養”多年,所產黑葉禾枝,果肉口感清甜、鮮嫩、爽滑,且大小一致,一般16個就能湊到一市斤。這片荔枝林在高峰時期有500多棵荔枝樹,后來由于自然災害等原因,現僅剩中心區域最早期種下的331棵。
多年來,“乾隆荔枝林”以原生態的生長方式持續散發出勃勃生機,每年應時開花結果,果量果品穩定。這片荔枝林吸引了多家公益組織的關注,在網上通過眾籌方式,發動人們參與到保護古樹林的行動中。
2014年,龍門縣人民政府將“乾隆荔枝林”歸類為古樹群落并立牌保護。目前,龍門縣共有古樹2994株(其中一級古樹8株、二級古樹64株、三級古樹2922株),古樹群落23個,“乾隆荔枝林”便是其中一個。村民積極配合古樹保護工作,除草施肥、辟園保護……他們用實際行動保護這筆“綠色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竹龍村牛尾村民小組組長張建文介紹,村里計劃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將其開發成休閑、觀光的古樹公園,吸引更多游客到此采摘、游玩,惠及村民。
在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上圍村西枝江畔,也有一片樹齡普遍在100年以上的古荔枝林,其中一棵“仙婆果”荔枝樹,樹齡達700年。九龍峰旅游區管委會正在打造仙婆果品牌,計劃通過國企將古仙婆果所在的荔枝林打造成古樹公園,進一步挖掘仙婆果的故事,將仙婆果荔枝做強做大。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羅浮山下的惠州大地,越來越多的古荔枝林正在迎來第二春,成為美“荔”風景。
文 記者侯縣軍
圖 記者楊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