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氣公司工作人員入戶安檢。
近日,隨著氣溫下降,我市進入燃氣使用高峰期,燃氣安全重要性更加凸顯。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為加強我市城鎮燃氣安全監管的統籌協調,繼今年5月在市安全生產委員會下設市城鎮燃氣安全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后,目前,全市7個縣區已全部成立縣級專委會,有力推動全市城鎮燃氣安全領域“一件事”全鏈條治理體系再上新臺階。
織密“責任網”,安全分工不分家
據了解,目前我市共有38家燃氣經營企業,天然氣用戶約106萬戶,液化石油氣用戶約72萬戶。城鎮燃氣涉及經營、儲存、充裝、運輸、輸送、使用和應急處置等多個環節,燃氣使用涉及各行各業,分布廣泛,給城市燃氣安全管理帶來一定難度。“依托專委會搭建專項工作協調機制,能夠有效破解城市燃氣安全管理鏈條長、多頭管的問題。”市住建局燃氣管理科科長沈鵬表示。
今年年初,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推進會,部署2025年燃氣整治專項行動。市城鎮燃氣安全專業委員會由分管副市長任主任,成員單位涵蓋18個部門。專委會的成立,有力推動部門聯動和跨行業之間橫向聯系,高效統籌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市城鎮燃氣安全生產工作,形成“各盡其責、聯動配合、信息共享”的聯動合力。
為進一步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今年3月,市住建局聯合市發改局和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燃氣行業規范經營提醒告誡函》,下發提醒函6次、警示函1次,開展警示約談會4次,督促企業壓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同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燃氣企業內部報告獎勵制度,推行安全標準化管理,推動企業自查自糾整改隱患。目前,全市38家燃氣企業已建立并落實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從“要我查”到“我要查”,充分調動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將大量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為城市安全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打好“組合拳”,隱患整治見成效
“滋滋——”伴隨著焊機的作業聲,在仲愷陳江街道勝利路燃氣管道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手持檢測儀器,對新鋪設的管道進行氣密性測試。這是我市推進燃氣設施升級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通過打好“設施升級、重點整治、掛牌督辦”組合拳,燃氣安全隱患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讓居民用氣更安心。
設施升級,民生安全感也隨之上升。今年年初,市住建局印發《惠州市2025年城鎮燃氣建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后,我市新一輪燃氣管道改造和“瓶改管”工程迅速鋪開。截至9月底,我市累計改造燃氣管道約21.14公里,累計新建燃氣管道約253.76公里,為城市燃氣安全織密了“地下防護網”。全市住宅小區“瓶改管”項目已開工28個,完工21個,更多家庭告別“扛瓶時代”。
聯動機制有效破解安全難題。在惠城區馬安群樂路施工點,施工方負責人介紹:“施工前要建立時序臺賬,在專項工作群里,我們和水電氣企業及時共享施工信息。一旦發現隱患,相關部門馬上響應。有了這樣的聯動機制,我們干起活來更放心了。”
據悉,今年以來,我市建立燃氣管道聯防聯控、施工保護、應急報處“三位一體”機制,通過開展專題培訓、提前介入交底、現場巡查督導、快速響應處置,全面規范涉燃氣第三方施工作業行為,最大程度保障管線安全穩定運行。同時,重拳出擊整治“黑氣黑瓶”,截至9月底,共開展打擊整治“黑氣黑瓶”專項行動73次,查處氣瓶數2110個,立案查處32起。
重點地區整治摘牌見實效。去年10月,我市首次掛牌基層鎮街整治燃氣安全,對惠東縣稔山鎮開展燃氣安全風險大起底、大整治。掛牌期間,稔山鎮成立了鎮燃氣安全專業委員會,開展燃氣場站安全隱患排查、瓶裝燃氣規范配送、用戶端安全隱患消除等工作,于今年7月驗收合格予以摘牌。
筑牢“防火墻”,智能管控強本領
“打開智惠燃氣通APP,點擊安檢+送氣菜單,就可以掃描鋼瓶碼,對送出和回收的鋼瓶進行溯源記錄;對照安檢流程拍攝照片,查看有無隱患。”瓶裝燃氣客服員小孫日常送氣使用的APP,正是我市“互聯網+智慧燃氣”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積極建設惠州市智慧燃氣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摸清全市燃氣行業基礎數據,在此基礎上,實現燃氣管網運行情況監測、瓶裝氣質量安全全流程追溯管理、燃氣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治、燃氣服務監管、燃氣數據共享等功能。沈鵬介紹,該平臺近期新增了直排式熱水器排查和鎮街燃氣專管員模塊,進一步加強屬地與燃氣企業的緊密協作,共同推動用戶端隱患整改。
同時,我市持續深化城市燃氣管道“帶病運行”治理。新建地下燃氣管道智能監測設備200余套,地下燃氣管網已有2290公里實現智能監測,且將相關信息共享至智慧燃氣平臺;部署無人機巡檢高壓管網,提升風險預警與協同處置能力。
構建燃氣安全“防火墻”,離不開科技賦能,更離不開其背后凝結的“人人講安全”宣傳培訓長效機制。今年以來,我市廣泛開展燃氣宣傳活動近400場次;舉辦“敲門入戶送安全”線上大輪訓,2000余人參訓并通過考核取得證書;組織多名專家深入7個縣區送教,培養了一批燃氣安全監管“明白人”和一批合格的入戶“安檢員”;開展首屆燃氣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首次將管道燃氣客服員和瓶裝燃氣客服員兩個工種納入競賽體系,通過搭建“以賽代練、以練促防”的競技平臺,弘揚工匠精神,推動技能水平提升。
記者劉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