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4歲了偶爾有尿床要不要去醫院啊?”
“尿床還要看醫生啊?我以為長大點就自然會好的。”
“孩子上小學3年級了還尿床,應該怎么辦?”
……
孩子真的只是尿床那么簡單嗎?不!要警惕遺尿癥。那么,什么是遺尿癥?患了遺尿癥該怎么辦?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姚豐潔就此進行解答。
尿床危害大,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姚豐潔介紹,正常幼兒在2至3歲時就能控制排尿,部分會超過3歲。如果寶寶在≥5歲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那就達到兒童夜遺尿的診斷標準。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病因比較復雜,可能跟遺傳、排尿功能發育延遲、心理等各種因素相關。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夠大、充盈的膀胱沒有向大腦發送信息等都是夜遺尿的重要原因。
姚豐潔指出,在社會大眾中,夜遺尿疾病經常被低估和忽視,很多父母誤認為“尿床不是病”。然而兒童夜遺尿危害巨大,可嚴重影響患兒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引發注意力不集中、焦躁、自卑、多動空想及孤僻等心理異常。患兒不愿進入社交環境,更無法參加露宿、住校等社會活動,是僅次于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兒童心理創傷事件,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同時也給患兒家長帶來嚴重焦慮并影響生活質量。
多鼓勵、少責備,患病要及時治療
“一旦患病要及時治療,最好在入學前開始,到正規醫院對患兒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策略。”姚豐潔提醒父母,積極的生活方式是治療夜遺尿的基礎,部分夜遺尿兒童僅經過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調整,癥狀便可消失。如果為繼發性遺尿癥如糖尿病、尿崩癥、泌尿系畸形、泌尿系感染、外陰炎、神經精神受創等疾病,則需及早到兒童腎病專科或心理行為專科診治。
姚豐潔表示,兒童夜遺尿其實是一種常見病,需要正確對待并得到重視。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多鼓勵、少責備。多鼓勵孩子臨睡前排尿,避免孩子睡前太過興奮,白天不要過度疲勞。具體做法如下:
1.白天正常飲水,保證每日飲水量,避免食用含茶堿、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如各類茶或茶飲料、可樂、咖啡等);
2.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鹽少油,飯后不宜劇烈活動或過度興奮,不看驚恐影視,不玩手機、電腦;
3.夜間盡早睡眠,睡前2-3小時應不再進食,睡前2小時禁止飲水和食用包括粥湯、牛奶、水果(特別西瓜、桔子、梨)、果汁等含水分較多的食品。
4.養成良好的排尿、排便習慣。日間規律排尿(每日4-7次),睡前把尿排凈。學習正確的排尿姿式,舒適的姿勢有助于盆底肌肉的松弛。生殖器外部需保持清潔。如有便秘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惠州日報記者黃婷 通訊員李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