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孕產保健系統黨支部。
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它反映著一個地區的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對于婦幼工作者而言,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就是他們的神圣職責。近年來,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黨員干部職工始終堅守“一切為了婦女兒童健康”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群眾對心身健康的美好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提升“服務指數”換來全市婦女兒童更高的“幸福指數”。
■一份擔當
讓前行的腳步充滿動力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支有信仰的隊伍勝過千軍萬馬。要充分發揮黨建的核心引領作用,關鍵就是強化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支作風硬、紀律嚴、技術精、醫德好的醫護團隊。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李淑芳說。為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該院進一步完善黨組織架構,將黨支部建在科室上,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落實有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孕產保健服務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的重要環節,為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更好地為孕婦、產婦提供高質量的孕產保健服務,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孕產保健系統黨支部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帶領學科人才加強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推動孕產保健系統各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
作為惠城區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該黨支部通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全科不斷提升高危孕產婦救治能力,建立產兒科合作的多學科救治團隊,加強重癥醫學科人才引進和學科建設,不斷提升危重孕產婦救治水平。記者從該黨支部獲悉,該院年分娩量平均在1萬人次左右,自然分娩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連續5年孕產婦死亡率為0,新生兒重度窒息發生率<0.5‰,新生兒復蘇成功率近100%。
作為區域婦幼保健龍頭單位,該黨支部不斷加強婦幼保健網絡建設管理,積極落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如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免費孕前檢查、艾乙梅母嬰阻斷等。作為惠州市首家婦幼系統產前診斷技術服務機構,該黨支部積極落實地貧防控政策,筑牢預防出生缺陷的三道防線,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原則,為提高惠州出生人口素質,降低出生缺陷作出了積極貢獻。
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孕產保健系統黨支部書記蔡敏表示,二婦幼人拼搏奉獻、開拓進取的精神離不開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立足崗位、以身作則,通過黨員骨干的帶頭和橋梁作用,勇挑重擔,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支部在學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帶動為民服務的工作走深走實。
■一種服務
讓百姓就醫更舒心
該院孕產保健系統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婦幼保健惠民建設,大力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踐行醫院公益職能。孕產期健康服務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階段,支部通過黨員帶頭,重服務,創品牌,不斷開展新服務新項目,致力于為孕產婦提供更加優質的婦幼保健服務,為新生命的誕生撐起有力屏障。
“最近孕吐特別嚴重,怎么辦?”“昨天照B超發現胎兒是臀位,我是不能順產了是嗎?”在孕產保健門診醫護人員的微信里,排列著數十個孕媽媽公益咨詢群,這是專門為孕媽們答疑解惑平臺。除了微信群外,孕產保健部孕婦學校還利用直播、錄制科普視頻等形式進行宣教,這里也成為了傳遞健康知識的課堂,增進溝通交流的紐帶和橋梁。
為提升孕產婦的就醫體驗感和滿意度,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大力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打造智慧醫院,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減少了就醫患者樓上樓下的往返奔波,同時,在產科增設獨立的產后病床,滿足產婦營養、照護、康復等一體化服務,一項項實實在在的便民舉措,讓孕產婦覺得在這里就醫更放心也更舒心。
黨員風采
張蕊:更新“庫存”跟上發展腳步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醫學沒有百分之百。一次漏診、誤診,對孕產婦而言都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傷痛。”張蕊這樣評價產前診斷工作的嚴謹甚微和多變復雜。
“喜歡南方的環境,此前也有深圳、廣州的醫院和機構伸來橄欖枝,但我還是選擇了惠州。”張蕊是產前診斷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她說:“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教科書五年一換,指南更是一兩年就一更換,身為醫生,要不斷掌握最新的動態,不能落后。”她關注最前沿的科技動態,努力將產前診斷技術與國際接軌,盡全力減少出生缺陷兒的發生。
“懸了那么久的心終于放下了。等寶寶滿月體檢再帶寶寶當面感謝您。”一名患者在給張蕊的短信中這樣寫道。張蕊加了許多患者的微信,平日里她孜孜不倦回復解答患者的各種咨詢,關注特殊患者的心情。
張蕊在大學時就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作為一名黨齡20年的老黨員,她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辛勤工作。去年,張蕊的母親因病住院40多天,期間張蕊雖有掛念,但未請假去照顧,期間主要是丈夫辛勤照料,還兼顧照料兩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此,張蕊心存感激,她也將這種來自家人的支持化作前行的不懈動力。
陳志超:援鄂經歷促進黨性再升華
“爸爸,我長大后也要向你學習。”陳志超的先進事跡早已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埋下種子,在孩子的眼里,爸爸是“超級英雄”。
陳志超,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孕產保健系統黨支部紀委委員。2020年初,面對未知的危險和醫療物資緊缺的現狀,帶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他主動請纓成為我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最前線,那時他妻子已懷有3個多月的身孕,家中更有年僅5歲的女兒和年邁的父母。
“如果再遇到類似情況,我還會報名前往。”陳志超堅定地說。在湖北抗疫的戰場上,陳志超看到了許多自己從書本上才見過名字的國內知名醫學專家,而這些“大咖”都和自己一樣,不分彼此服從統一安排,忙碌于一線的救援現場,在各自的崗位上不計生死,不計報酬,爭分奪秒上演著一個個醫學奇跡,這讓陳志超非常觸動。他明白: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更是醫者初心。同時這次難忘的經歷,也為他上了一場生動的黨課,實現了黨性的一次升華。
“在醫療行業,任何一點誤差都是不允許存在的。”身為重癥醫學科醫生,平日里的陳志超,不斷提升搶救重癥患者的能力。擔任孕產保健系統黨支部紀委委員的陳志超,更是在個人作風上嚴于律己,慎獨慎行。
高郁森:為女性患者帶來圓滿幸福
“您知道我的兒子叫什么名字嗎?有一個您的‘森’字”。這是患者陳女士向高郁森的深情“告白”。婚后多年不孕的陳女士已歷經兩年多的求子之路,后來在高郁森的幫助下,經過努力,終于圓了多年的母親夢。
數不清幫助了多少不孕家庭,在高郁森多年的診療工作中,見識了太多不孕家庭背后的故事,讓她更體會到同為女性的辛酸和不易,在她看來,有個寶寶會讓女性的人生更圓滿。
現任生殖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的高郁森,帶領科室在5年時間內先后取得了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體外授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的正式運行資質,是惠州市專科醫院中首家具備開展“試管嬰兒”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填補了惠州市婦幼系統在生殖領域的空白,至今已完成試管嬰兒周期近400個,被譽為“送子觀音”。
“專業的同時帶著一種愛,帶著一種溫度”,是大多數患者對高郁森的評價。無數的贊譽背后,高郁森也只是個平凡的母親,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已是常態,最忙的時候她甚至與同在惠州讀高中的兒子兩三個月沒見過面。在她眼里,醫生是一份無私的事業,平日里她也會與孩子調侃醫生的艱辛,但在內心深處,她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像自己一樣,成為一名醫生,在平凡的工作中發光發熱。
文/圖 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