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新學校為惠州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護航。
“一起床疊好被子,還煮了早餐。”11月19日,惠州市惠新學校(以下簡稱惠新學校)學生小新(化名)回到家的表現,讓媽媽非常開心,直言孩子相比之前有很大的進步,并感謝學校老師和教官的辛苦付出。 惠新學校作為我市首所公辦專門教育學校,主要承擔我市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矯治教育工作,為惠州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護航。該校自10月開學以來,采用以鼓勵模式為主的正面管教,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結合“一生一案”具體形式對學生進行全程跟蹤,用愛心、真心和責任心給予學生家的溫暖。學生的行為習慣明顯改觀,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正面管教”發現每位學生優點 開學之初的班會課上,班主任與學生們來了一次有趣互動,讓每個人寫下自己和同學的優點。同學們立即來了興趣,紛紛動筆。隨后班主任在課堂上大聲讀出同學們的優點,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期待和自豪,顯得更有自信,師生、同學關系也在互動中更為融洽。 這是學校實施正面管教的生動實踐。惠新學校校長徐海峰介紹,為了矯正學生行為,學校因材施教,結合學生“一生一案”成長手冊,讓老師注重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成才。 本著發現學生優點的原則,學校還根據學生特點制定了各種獎狀,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進步和良好表現予以肯定。學生小林(化名)說,開學一個月已經在軍訓、紀律和考試方面拿了三次獎狀了,從沒有一下子拿這么多獎,真的很開心,感覺自信又回來了。 學校還實行積分制,依據學生個人量化考核方案,對同學的各種在校表現,賦予一定加分,達到一定分數給予一定獎勵。“從反饋情況來看,學生的行為習慣明顯改觀,學習動力有所增強,學生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未來可期。”徐海峰說。 為了幫助學校教師、教官更好地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學校邀請心理老師專門進行了正面管教輔導培訓。通過培訓,老師們明白了要積極主動去發現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讓學生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積極學習和掌握個體心理學思想及多種方法,從而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在課堂、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良行為;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與合作的關系,同時培養孩子的各種生活技能和社會技能,幫助孩子找到自信、學會自律、擁有強大內心力量。 學校還設計了音樂藝術、棋類、傳統文化、球類訓練、科技、國防教育、法治教育等豐富的綜合活動課程,開設傳統特色校本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例如,一節體育課就有3位老師教不同的體育項目,讓更多學生能上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學生小明(化名)告訴記者,在學校不僅有老師教他打籃球,他還報了閱讀和編程興趣班。他說:“老師都很關心我們,不僅上課聽得懂,而且還有很多興趣班,過得很充實。” 惠新學校還積極邀請校外的專家,來學校開展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課程。 推行“一生一案”,助力成長成才 在惠新學校,每位學生都有一本《學生“一生一案”成長手冊》,里面對學生愛好、思想、個人擅長、成長歷程、家庭結構情況以及學業情況等進行詳細分析。和學生的一張張談話記錄表,不僅見證了學校推行“一生一案”的積極作為,更是凝聚著老師對每個學生的愛,而學生教育轉化情況記錄表也很好地跟蹤記載著導師所采取的措施、效果、下一步的計劃等。 “‘一生一案’是對學生成長過程的追蹤記錄,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量身打造、不斷調整,適合學生的動態教育方案。”惠新學校副校長章智良介紹,學校落實“一生一案”全員育人“導師制”,根據師生特點,給每個學生分配對應的成長導師,積極主動地關注關心學生的每個方面每個節點,發現發展學生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積極自我反思,以此激勵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日前,惠新學校舉行了“一生一案”導師制師生團建拓展活動,通過團隊PK賽,挑戰多米諾骨牌的創意搭建、創意解讀及推倒過程,進一步加強師生的溝通交流和團隊合作意識,營造真誠表達、相互欣賞、互助成長、團結友愛的同學氛圍,也讓導師和學生有了更深的聯結。 “一生一案”也構建亦師亦友的關系,使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不知不覺從被動管理走入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 專門學校的特殊之處就是教師同時承擔著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生活管理、課余監護等多重任務,負責與所在班級學生的家長、原所在學校的聯系和溝通。在學校,每一位老師都是“惠新爸爸”“惠新媽媽”。他們輪流值班,24小時與學生吃住行在一起,有時為學生縫補衣服,手把手教學生洗碗、抹桌子、拖地、洗衣、疊被、整理床鋪等個人生活技能和習慣。學生生病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買藥,守護在床前端水喂藥。 “惠新爸爸”和“惠新媽媽”積極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發現問題,做好疏導跟蹤,規范學生行為,轉化心理問題,用愛心、真心和責任心給予學生家的溫暖,讓學生安下心、靜下心,愛上學校大家庭。貼心的引導和幫助,也讓學生明白不管喜怒哀樂,每時每刻都有可分享和傾訴的對象,形成“有困難找老師”的理念。開學以來,學生的行為習慣明顯改觀,學習動力有所增強,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從剛入校時見到老師默不出聲,到見面主動禮貌問好,變化很大。”惠新學校九年級主任張潤強說。 學校還在加強家校共育方面發力,開學以來召開2次家長會,向家長傳授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家長微信群,讓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優化育人方法,打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從根源上去轉化學生。 看到孩子的改變,家長也非常開心。有家長說,去學校看孩子,很多孩子都很有禮貌,也很團結、樂于助人,主動幫忙搞衛生。還有家長說,看到孩子的書法作業進步很大,字工整了很多。 文/圖 記者涂堅 通訊員陳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