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政策激勵、傾斜農業項目、支持優先發展、開展技能培訓……近期,《惠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推進優秀鄉土人才遴選培養工作方案》印發,強調將持續深入推進我市優秀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優秀鄉土人才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中的激勵和主導作用。記者了解到,優秀鄉土人才遴選培養工作以兩年為一個周期,每次遴選培養20人。 重點挖掘一線技術骨干或行家里手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方案》強調,將加強對優秀鄉土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造就一批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三帶一助”鄉土人才,把優秀鄉土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哪些人群可入選?《方案》提出:扎根在基層、活躍在民間,在現代農技領域掌握特殊技藝技能的農業職業技術能手、種養大戶、鄉土專家、民間藝人、能工巧匠、經營能人等,年齡一般在60周歲以下,特殊人才可放寬至65周歲。 根據遴選程序,按照“開放推薦、綜合評價、擇優選拔”的原則,由鄉土人才所在鎮(街)負責推薦,上報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對照已公布選拔的具體標準,對已報名的人選進行資格審查,按推薦名額確定進入專業評審候選人名單并上報市農業農村局。隨后,還要進行專家評審、組織考察、人選公示、研究審定、組織批準等程序。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以培養新時代鄉村振興人才為目標,重點挖掘在農村一線從事生產、經營、服務且應用技能突出、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群眾認可度較高,具有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能力的技術骨干或行家里手,創新培養模式、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努力打造人才戰略支撐鄉村振興的先進典范。 申報農業農村領域項目給予優先支持 《方案》對優秀鄉土人才的培養扶持方式進行了明確,到2025年為止,市財政安排每人2萬元培養經費,后續扶持資金以當年獎補政策為準;向優秀鄉土人才頒發“惠州市優秀鄉土人才”榮譽證書,并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在政策扶持、科研培訓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優秀鄉土人才科研立項支持,優先支持參加各類研修學習、外出考察等活動,優先推薦到省乃至國家,爭取“十大杰出高素質精勤農民”“十大最美鄉村女能手”等各類國家、省級榮譽稱號和獎勵人選。 “鼓勵優秀鄉土人才創辦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申報農業農村領域項目上給予優先支持,并在技術指導、品牌創建、政策獎勵等方面獲得傾斜,全力推動優秀鄉土人才多方面發展。”《方案》提出,將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培訓政策,優先支持優秀鄉土人才參加高素質農民、農業經理人、農技人員等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補齊知識技能短板,有條件的可推薦參加市委人才辦舉行的高層次人才培訓。 《方案》表示將“暢通職稱評審”,拓寬優秀鄉土人才職稱評審領域,加快推進農業前沿技術、新興業態等職稱評定,建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價綠色通道,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獎項等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導向。 定期動態管理鄉土人才信息庫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將建立優秀鄉土人才業務檔案,記錄其工作實績、考核結果等信息;根據從事專業不同,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將鄉土人才劃分為能工巧匠類、種養能手類、非遺傳承類、生產經營類、社會服務類等五個大類,實行定期動態管理。 “每半年召開一次優秀鄉土人才交流座談會,聽取鄉土人才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及時掌握鄉土人才在生產發展、學習培訓、榮譽獲取等方面的培養情況,切實幫助解決人才發展遇到的困難。”《方案》介紹,在培養周期結束后,對優秀鄉土人才開展績效考核工作,重點檢查培養期間鄉土人才在職業道德、創新能力、業績貢獻、聯農帶農等方面的培養情況,考核不合格的應取消優秀鄉土人才資格,并注銷人才證書。 《方案》強調要將優秀鄉土人才培養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職能,調整工作重點,明確工作思路,深入調查研究,探索優秀鄉土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創新優秀鄉土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全力抓好優秀鄉土人才培養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開創優秀鄉土人才培養工作的新局面。 “在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協調推進各項舉措的具體實施,將優秀鄉土人才遴選培養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統籌規劃、務求實效,切實抓好落實。”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定期分析研究優秀鄉土人才培養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保障鄉土人才培養工作健康發展。同時,加大對優秀鄉土人才扎根農村、服務“三農”、創新創業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優秀鄉土人才先進事跡的典型示范作用,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在全社會營造尊重、關心鄉土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曾思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