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路演現場。 記者林麗娟 攝
新型肝臟特異性磁共振造影劑類原研藥、軸承套圈自動檢測系統、錳鐵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基于電化學沉積毛細芯的平板熱管技術……11月11日,市第三屆人才周活動——“創新驅動 才聚惠州”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路演活動,在惠城區天安數碼城科創園舉行,9個來自生物醫藥和新材料領域的優秀項目,給現場嘉賓、投資人、創新創業者帶來一場技術盛宴。
路演現場
醫療石化等路演項目含金量高
當日的項目路演緊張而精彩。來自蘭州大學的劉釗首先上臺,帶來“新型肝臟特異性磁共振造影劑類原研藥”路演。劉釗介紹,以原發性肝癌為代表的肝臟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以醫用造影劑為基礎的增強檢查是診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中國造影劑類藥物市場已超過百億元。肝臟靶向增強磁共振市場上,目前僅有釓塞酸二鈉與釓貝葡胺兩種產品,而釓塞酸二鈉市場占有率達到80%。“我們研發的新型肝臟特異性磁共振造影劑類原研藥由釓塞酸二鈉改進而來,具有更高的成像效率與更低的毒副作用。”劉釗信心滿滿地介紹項目。
這一醫學前沿項目引起現場專家、投資者的極大興趣。有專家現場問何時能拿到批文。“大約3年,造影劑屬于診斷藥物,與治療類藥物不同,不需要進行治療效果評價,因此研發失敗的風險極低。”劉釗解釋說。
石化產業是惠州兩大支柱產業之一,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張緒穆帶來的“5G催化技術引領石化及新材料未來”路演頗受現場關注。“利用我們自主研發的氫甲酰化催化劑,以混合丁烯為原料生產新型環保增塑劑DPHP旨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與央企合作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項目,將化工廢棄物轉化為MMA,預計年產量8萬噸,產值10億元,利潤超20%。”張緒穆的項目引起了強烈反響。
“今天路演的9個項目都很不錯,比如兩個醫學項目、石化項目、儲能項目,技術都比較先進,顛覆了現有技術,甚至解決了一些‘卡脖子’問題。”惠州市潤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雷超說,“不過,科技成果要走出實驗室實現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我們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醫療需求持續增加,估計造影劑類原研藥能比較快實現市場化。”
創新平臺
建設完善科技創新平臺 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記者在項目名單上看到,當日路演的項目,主要來自各大高校,包括蘭州大學、武漢紡織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此次路演活動,旨在為高校提供一個展示最新科技創新成果的平臺和窗口,為高校和企業開展科技合作牽線搭橋。”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說。
據悉,截至目前,我市面向“2+1”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形成了“兩大科學裝置+1家先進能源省實驗室+7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0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一批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我們是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大科學裝置的地級市,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兩大裝置被譽為‘國之重器’,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后將成為所在領域國際領先水平的大科學裝置,吸引約1500名海內外科學家到惠州從事科研工作,有望在能源等領域產生大量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向創新創業人才推介惠州創新環境時說。
依托這兩大科學裝置,我市還組建了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東江實驗室),聚焦先進核能、化石能源、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等領域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目前已取得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包括世界最黑的核孔膜超黑材料、國際領先水平的離子液體催化CO2合成碳酸酯綠色成套技術、重離子治癌裝置同步加速器、高純度醫用同位素分離技術等。
在這些重大創新平臺的帶動下,我市創新氛圍日益濃厚。2019年至2023年,全市省級重點實驗室從4家增至7家,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從15家增至26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491家增至631家,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
政策支持
我市出臺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創新
為鼓勵支持企業、人才創新創業,我市還出臺了系列科技創新政策。在技術攻關政策方面,圍繞“2+1”現代產業(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技術需求,強化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組織實施科技項目,包括重點領域研發項目和“揭榜掛帥”項目,引導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在高企扶持政策方面,我市為高企提供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直接獎勵等優惠政策。
在創新平臺政策方面,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省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補足科教資源創新鏈,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協同發展。其中,對于基礎研究類省重點實驗室,省財政按照300萬元/家標準資助建設;技術攻關類省重點實驗室,按省財政100萬元/家、市財政不低于100萬元/家標準資助建設;省市共建省重點實驗室,分基礎研究類、技術攻關類,省市財政分別按照200萬元/家、100萬元/家標準資助建設。
在孵化載體政策方面,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的全鏈條孵化生態,為眾多創業者實現創意想法提供場所和全方位孵化育成服務。
在成果轉化政策方面,今年3月出臺了《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強重點產業科技成果引進,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常態化開展重點產業科技成果項目捕捉、挖掘、轉化和服務工作,每年安排最高500萬元對已轉化的項目進行獎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
在科技人才政策方面,出臺《惠州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引進培育科技人才(團隊)的實施辦法》,對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創新創業團隊進行扶持獎補。比如,對于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按A、B、C、D、E,分別給予500萬元、4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資助,分五年等額發放。
“聽了惠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的介紹,感覺惠州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挺大的。我們蘭州大學具有科研優勢,但是產業沒有珠三角地區發達,我們希望,我們的科研成果能在這里實現市場化。”劉釗說。
記者林麗娟 通訊員惠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