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羅縣人社局工作人員現場指導企業人員辦理工傷認定。
日前,阿韋(化名)順利完成第二次手術,不久后便可出院。因為有企業職工工傷“綠色通道”服務,阿韋此次意外受傷,從送醫就診到手術康復,就診流程大大縮短,全程順暢高效。
今年5月,博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縣人民醫院開通了企業職工工傷綠色通道,破解工傷就醫流程中的堵點。簽約企業的工傷職工就醫,只需確認企業信息,即可對接急診專區,省去掛號、繳費等前置環節,大大提高就醫效率。
據悉,綠色通道開通兩個多月以來,已有超80家企業簽約,累計服務企業工傷員工住院78人次,提供健康咨詢350余人次以及社保定點23750人次。
“黨建+”賦能,讓綠色通道逐步成為守護職工健康的“暖心通道”,減輕企業負擔的“減負通道”,提升政企協同服務質量的“效能通道”。
診前省去前置環節,診后備好用藥清單
阿韋是博羅縣某紙品企業的老員工。7月15日晚,在他在車間加班時,右手手指不慎受傷,情況危急。該企業是博羅縣首批企業職工工傷綠色通道服務簽約企業。阿韋受傷后,公司專員許女士立即撥通了工傷綠色通道聯絡員張家良的電話。
“快,直接送過來!”掛斷電話后,張家良立即聯系手足整形外科的值班負責人,把傷者情況詳細說明。值班負責人第一時間安排人員會診。“當時,手足整形外科還有一臺手術進行中。”張家良說,值班負責人立即安排備用手術室做好準備,“傷者可以第一時間手術。”由于手術及時,阿韋右手手指的活動功能被最大限度保留。
許女士說,此次員工受傷就診,省去掛號、繳費等前置環節,效率進一步提高。“這些舉措為工傷人員就診提供極大便利,也為企業減輕負擔。”
無獨有偶,博羅縣某企業職工劉先生在工作中意外受傷,企業人員黎先生將劉先生送抵醫院時,張家良已在門口等候,直接引導至工傷“綠色通道”專區接受診療。黎先生說:“這次從送醫到后續治療,連報銷需要的用藥清單、治療費清單,醫院的專員都提前整理好了,省了很多事。”
“黨建+”賦能綠色通道高效運行
未開通綠色通道前,企業員工工傷入院治療,企業需墊付費用,然后再報銷,報銷的手續比較繁瑣,常因材料不全需多次往返補充。博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縣人民醫院梳理了工傷就醫流程中的堵點,針對性地優化流程、減少環節。
綠色通道運行機制涵蓋多項便民措施。如實行急診入院零押金,確保工傷職工可第一時間獲得救治;出院時一次性結賬的模式,簡化繳費流程,大大節省時間成本;辦理出院手續時,醫院會提供用藥清單、治療費清單、住院費清單、發票、出院記錄等完整必需票據,讓職工對醫療費用清楚明白。
為了讓綠色通道能夠更好、更高效地運行,博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將其作為探索“黨建+業務”新模式,不斷提升各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綠色通道的高效推進,黨建引領起著關鍵保障作用,比如設立“黨員先鋒崗”,明確“首接黨員負責制”,努力推動工傷職工“零跑腿”辦結。在工傷認定時,組織黨員志愿者為重傷職工提供“一對一”代辦服務,涵蓋工傷認定申請、勞動能力鑒定預約等流程。對于著急申請工傷認定但缺少一定材料的企業,采取“容缺辦理”,企業承諾在一定時限內提交缺少材料的,人社部門提前介入調查處理,盡快作出認定結論。
這是博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黨建引領人社工作、助力提升博羅營商環境、推動服務創新的重要舉措。接下來,博羅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加強與工傷職工、用人單位、救治醫院、工傷認定部門、社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協作,進一步擴大企業職工工傷綠色通道服務范圍,同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為企業和職工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全方位的人社服務。
文/圖 記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