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潔瑜為漁嫂開展直播培訓。
陽光灑落在江面,漁家彌漫著濃濃煙火氣。“姐妹們,入秋了,做個魚茸羹真不錯,在津頭湖漁村,江魚新鮮,不需要太好的廚藝就能煮得很好吃……”在惠城區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村民小組,“漁嫂”帶頭人吳美群架起直播器具,正將準備午飯的過程記錄下來……借助“惠城村播”視頻號,吳美群的漁家飯香飄進許多家庭,“會做飯的群姐”IP就此誕生,收獲一眾粉絲。
在數字浪潮奔涌的今天,鄉村振興的畫卷正被賦予新的色彩。日前由惠州市、惠城區婦聯指導的惠城區村播聯盟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村播婦聯”)宣告成立。這是惠城鄉村女性擁抱數字時代的新陣地,標志著“她力量”將以AI為工具,以屏幕為田野,以流量為肥料,在“百千萬工程”的落地和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播種新的希望。
把AI當成新農具,把流量變成新“肥料”
什么是村播?村播婦聯能做什么?在江南街道七聯村津頭湖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30余名鄉村直播行業婦女代表正在熱烈交流。“村播,可以是會直播的村民,也可以是鄉村內容的播放。”首屆村播婦聯主席劉葵介紹說,“成立村播婦聯,是要讓每一位姐妹能在‘娘家’的支持下,更自信地走向自媒體平臺”。
劉葵將村播婦聯定位為鄉村姐妹的“娘家”,是一個讓“會帶貨的漁嫂”“會講故事的阿嫲”都能閃耀發光的平臺。她敏銳地捕捉到時代賦予的機遇:當AI把專業門檻變成語音指令,她鼓勵姐妹們把鏡頭對準家鄉,把AI當成新農具,把流量變成新肥料,借助科技力量,將鄉村生活的真實與美好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收入來源。
劉葵說,鄉村女性有著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她們熟知農時、懂得鄉情,她們的笑容真實動人,她們的故事鮮活生動。在村播婦聯“誕生地”——津頭湖村,越來越多的村婦、漁嫂、鄉村歌王涌現,如何提升他們弄潮互聯網的能力,將一個個村播IP聯動起來?村播婦聯成立后的首件事就是開展新媒體培訓。村播聯盟婦聯副主席黃潔瑜以《姐就是IP——村里的流量女王:手把手教你打造個人IP》為題,結合鮮活實例分析、交流互動,傳授如何發掘個人特色吸引粉絲,幫助主播提升直播效果和轉化效率;技術達人姚志森向大家介紹AI輔助村播工具,并帶大家現場實操如何用AI生成產品賣點文案。
計劃打造成“三個家”
“‘惠城村播’試運行一個月收獲不少好評和點贊。”劉葵介紹說,接下來會結合市婦聯“農婦幫幫”品牌,帶動更多留守村婦開展創業就業活動,讓村播的活力和生命力更加旺盛。
據悉,通過整合各個鄉村“她”博主的IP力量,未來將把村播婦聯打造成“三個家”:“學習之家”,通過定期培訓分享,實現“零門檻入門”;“互助之家”,在賬號運營、貨源渠道、設備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夢想之家”,讓惠城的鄉村好貨走出村子,讓惠城的鄉村風景走向遠方,用鏡頭講好動人的“惠城鄉村故事”。
“我們希望借助互聯網讓更多鄉村女性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收獲更多關注和力量。”惠城區婦聯主席陳燕說,村播聯盟將逐步拓展合作范圍,借助自媒體傳播正能量故事,激發“她力量”新動能。
村播婦聯的成立是惠城區婦聯推進“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兩個覆蓋”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創新實踐。接下來,區婦聯將緊緊結合村播行業特點,鏈接資源、搭建平臺、提供服務,助力打造具有惠城特色的“婦”字號品牌,為惠城落實“百千萬工程”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