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22部門聯合印發《惠州市貫徹落實重點群體穩就業支持政策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以更大力度落實國家、省穩就業部署,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從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服務、強化技能培訓、保障勞動權益、加強組織保障五大維度推出18項具體舉措,全力確保全市就業大局穩定,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就業動能。
精準施策
構建高校畢業生全鏈條就業支持體系
《措施》將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從“服務跟蹤、基層引導、困難幫扶”三端發力,構建全鏈條就業支持體系。
針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惠州將提供“1131”就業創業精準服務——即為有就業意愿者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通過建立并完善實名臺賬,確保離校前后服務“不斷線”。同時,推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加強高校就業創業e站建設,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高校延伸。
在基層就業引導方面,將繼續落實“三支一扶”計劃,征集330個崗位招募220名高校畢業生;力爭年底前完成募集見習崗位數不少于3000個,組織就業見習人數不少于700人。對吸納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的企業和社會組織,只要簽訂勞動合同并足額繳納3個月以上“三險”(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即可按每人1000元標準申領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持續至2025年12月31日。
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實行“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加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力度,通過職業指導、政策咨詢、崗位推薦、就業講座等多種方式實施個性化、精準化專項幫扶。建立困難畢業生幫扶清單,確保年底有就業意愿的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多元賦能
全方位優化重點群體就業服務供給
為讓更多重點群體享受到優質就業服務,惠州將持續開展重點群體系列專題招聘活動。招聘活動方面,將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建立高校長期合作機制,全年舉辦2場N城聯動招聘;依托“粵就業”平臺及新媒體矩陣,每周開展1次“直播帶崗”;還將打造3~5場“音樂招聘夜市”,并舉辦不少于10場殘疾人專場招聘會、20場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讓招聘更接地氣、更貼群體。
基層服務網絡也將進一步完善。惠州計劃2025年內整合惠州市就業驛站、黨群服務中心、惠民驛站、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等資源,建成100個“溫馨暖心”公共服務平臺站點,同時深化區域勞務協作,會同協作地區人社部門共同做好供求對接、組織輸送、穩崗服務等工作。開展“工會幫就業”行動,推進“救助+就業”模式,推動使用“就業幫扶云”平臺,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援助。
返鄉創業群體同樣獲得政策傾斜:惠州將優化創業補貼與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新遴選5家經辦銀行建立動態競爭機制,構建“覆蓋廣、審批快、風險可控”的創業擔保貸款網絡;鼓勵重點群體參與創業培訓和賽事,退役軍人創辦企業可申請每年6000元、最長3年的租金補貼,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此外,針對脫貧人口,惠州2025年將開發400個以上公益性崗位,通過勞務協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等方式,促進脫貧人口(含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就地就近就業。
技能提質
推進重點群體補貼性培訓與院校專業適配
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2025年,惠州計劃完成2.8萬人次補貼性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勞動者自學或自主參加培訓后取得指定證書,可按規定申領補貼。針對不同群體,惠州將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專項行動,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開展就業技能、崗前、創業等針對性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全年全市培訓殘疾人不少于1200人。
技工院校專業設置也將更貼合產業需求。惠州將推動技工院校對接“2+1”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與發展需求,鼓勵并支持全市技工院校積極增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康養服務等符合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方向、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的重點專業領域;同時擴大招生范圍,將企業職工、失業人員、農民工隨遷子女等納入招生對象,為有技能提升需求的群體提供平等就學機會。
權益護航
多維度筑牢重點群體勞動權益保障防線
為讓重點群體“就業有保障、權益不缺位”,《措施》從用工、報酬、社保、生活四個維度筑牢權益防線。
在規范企業用工管理方面,將持續開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專項行動,加大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開展規范勞務派遣“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治”三年行動,進一步規范勞務派遣單位依法依規經營。同時,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引導和支持平臺企業自治自律。
在保障勞動報酬等權益方面,將完善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建設,全面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工作,將欠薪隱患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推進《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全覆蓋在建項目,暢通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符合條件者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及時化解欠薪糾紛。
在維護社會保險權益方面,全面取消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社保,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及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也將得到保障:繳費滿1年、非因本人意愿失業且辦理登記的人員,可按時足額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基本醫療保險代繳等待遇;生活困難者還將被納入低保、臨時救助范圍。
協同發力
全方位保障穩就業政策落地見效
為讓政策真正“走深走實”,《措施》明確多項組織保障舉措:在群體優待上,推動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開展進城農民工及隨遷家屬新市民培訓,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提高農民工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加強進城農民工住房保障,逐步將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民工群體納入城鎮住房保障政策范圍。落實退役軍人就業優待,促進各類企事業單位招錄(聘)退役軍人,支持符合條件的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
在資金監管上,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等各類相關資金,確保各項政策及時兌現;嚴厲打擊違規使用、騙取套取資金等行為;在宣傳引導上,多形式解讀政策,推廣先進典型,引導“基層就業同樣出彩”的擇業觀念;在形勢監測上,加強重點企業、群體數據統計,對可能規模性裁員企業提供“四張清單”(政策、培訓、崗位、招聘)和“四項服務”(用工指導、維權、社保銜接、調解),確保就業局勢穩定。
此次22部門聯合出臺的穩就業“組合拳”,既聚焦重點群體的“急難愁盼”,又兼顧就業質量與長效機制,將為惠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