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來寒露滴疏桐。”10月8日迎來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此時節,寒露如玉,夜涼似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速度逐漸加快,晝夜溫差增大。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說寒露一般是在農歷九月出現,這個時節的氣溫要比白露節氣時更低,地面的露水也會更冷,都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到來的農歷九月,恰逢九九重陽節,人們祭祖緬懷先人,登高祈求好運。九月又稱菊月,菊花成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正如古書記載:“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秋高氣爽,適宜出游,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氣的雅事。
由于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秋季干燥,若不注意養生保健,容易誘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在自然界中,寒露時節,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負責人陳文濱表示,寒露時節,人們應多食用芝麻、核桃、銀耳、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另外,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還應涂擦護膚霜等保護皮膚,防止干裂。
(記者侯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