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向民指導團隊成員為患者進行CT檢查。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惠亞醫院(以下簡稱“惠亞醫院”),一位精神矍鑠、舉止干練的醫生正仔細地查看影像圖像。這位跟黑白影像打了40多年交道的醫生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大亞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影像醫療隊。
李向民畢業于中山大學醫學系,是惠亞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多年來,他在堅持看病救人的同時積極投身于醫學研究,先后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兼任中國醫促會心血管磁共振分會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放射診斷專委會常務委員、“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影像學》編委等社會職務,曾獲廣東省科技獎二等獎。
“師帶徒”推進學科建設
“年輕人需要學習的機會,如果能讓大亞灣的醫生也參與進來就太好了。”2023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李雪華教授團隊炎癥性腸病相關影像診斷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列入國家重點課題,得知這一消息后,李向民第一時間聯系該團隊,他希望來自大亞灣的年輕醫生可以參與到課題研究中,提升專業水平。
這只是李向民通過“師帶徒”模式實施人才培養計劃的一個縮影。“作為國內資深的放射診斷專家和科室管理者,他常常不辭勞苦,為我們爭取更多的學習機會。”惠亞醫院醫學影像科醫生關天明說,他們科每周的疑難病例討論和業務學習,李向民都會親自指導,對疑難病例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進行詳細分析,并且和大家分享當前影像技術和診斷的新進展。
“一定要仔細閱讀每一幅影像圖像,提取出各種影像征象,并緊密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判斷,不能僅憑一個征象就貿然下結論。在無法準確判斷病變性質的時候,需要實事求是地提出下一步檢查和隨訪建議。”李向民說。每周三上午是李向民肺結節門診出診時間,同時也是影像科年輕醫生們翹首以盼的一天。“我們會早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時間,希望能跟著他一起出診,面對面提升實踐經驗。”關天明說,在一次隨同出診的過程中,李向民及時糾正了他在肺結節診斷思維中的不足,并且詳細講解了肺結節隨訪管理的最新策略。
一年多來,李向民不斷完善和優化科室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制定具體學習目標和外出進修培訓計劃、亞專業分組等措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面向不同年齡段影像科醫生和技師的培養方案,進一步推動醫學影像科的學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李主任每天都會審閱大家的診斷報告,每當遇到典型或少見罕見的疑難病例,會面對面指導和修正報告,一點一點地提高大家的專業水平。”醫生韋丹說,李向民還要求大家每周都把日常工作學習和科研心得向大家分享,不斷提高科室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
建立遠程網絡會診系統平臺,實現影像診斷同質化管理
“把惠亞醫院醫學影像科打造成為粵東地區一流的區域醫學影像中心是我的目標。”李向民說,惠亞醫院二期的建成將打破原有空間界限,他將持續以學科建設帶動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和優秀人才的培養,通過引進新設備、多措并舉開展業務等舉措,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
目前,惠亞醫院醫學影像科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遠程網絡會診系統平臺,實時在線邀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各專業組的專家教授指導閱片會診,實現影像診斷的同質化管理,擁有一批一流高端影像設備。未來,該醫院將以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心血管內科、婦產科、重癥醫學科、腎內科、神經內科、醫學影像科等為醫院學科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重點特色專科。
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賴曉燕 劉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