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精彩紛呈。
5月16日至17日,“羅浮山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第三屆葛洪中醫藥文化節”在惠州羅浮山圓滿舉行。
為期兩天的活動,邀請超百位兩院院士、大學校長、國醫大師、中醫藥行業協會會長、專家學者、中醫藥非遺傳承人、知名醫藥投資基金、龍頭醫藥企業董事長等齊聚羅浮山,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聚焦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相關要求,從不同角度解讀、研討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為中醫藥發展貢獻力量,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傳統中醫智慧的現代轉化
當天的活動主題為“岐黃英才薈羅浮”,采用“1+1+3+N”創新架構,包含九大板塊內容,1場震撼的開幕式、1場院士大學校長主論壇、3場高規格專題分論壇、N項特色活動,涵蓋開幕式、院士大學校長羅浮山對話、“百位名師是我師”拜師儀式等環節,匯聚了多位中醫藥行業專家學者、中醫藥非遺傳承人、知名醫藥投資基金、龍頭醫藥企業負責人等齊聚羅浮山,圍繞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探討中醫藥關鍵技術突破、產業生態構建及跨境協同創新維度,希望建立一個多維互動、深度融合的中醫藥文化科技交流合作平臺。
今年是東晉時期著名道教學者、醫藥學家葛洪誕辰1742周年,葛洪在羅浮山煉丹修道、行醫救人的歷史事跡代代相傳。傳承發揚簡便驗廉為老百姓防病治病的葛洪精神,有利于彰顯羅浮山深厚的中醫藥文化特色。
山東省名中醫、泰安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郗洪濱教授認為,葛洪精神的核心,在于以濟世情懷為根基,以實證批判為方法,以融合創新為路徑,在天地間架起傳統與變革的橋梁。其思想不僅是中華文化“兼容并蓄”的縮影,更為當代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的平衡提供了歷史鏡鑒。
郗洪濱稱,屠呦呦研究團隊基于其中“青蒿一握,水二升漬,絞取汁服”治瘧疾的啟發,通過現代科技成功提取青蒿素,使全球瘧疾死亡率大幅下降,挽救眾多生命。青蒿素的發現,正是葛洪精神與現代科學結合的典范,它證明了傳統智慧在面對現代健康挑戰時仍具深遠影響。
融合與發展
獨特的蜂療技藝為臨床治療提供“惠州方案”
惠州自然資源豐富,自古就是我國沉香主產地之一。晉代葛洪在其醫學著作《肘后備急方》里記錄了許多關于沉香的名方。惠州市沉香種植面積廣闊,在博羅縣羅浮山等地年產大量木香材,依托深加工企業形成了龐大的產業規模和企業集群。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張清仲建議,博羅可構建一個匯集“香料種植-精油提取-康養應用”的全鏈條體系,通過數字化改造和科技特派員制度,提升種植效率和產品品質。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負責人陳文濱介紹,惠州“自然蜂療”傳承歷史悠久,從葛洪時代至今,經過無數傳承人的努力,將古法蜂療與本地蜂種、藥材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惠州蜂療技藝。這些技藝在惠州地區代代相傳,成為惠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承載著惠州人民對健康和自然的追求。
據悉,團隊三次參加世界蜂療大會并作學術專題報告,向大會展示“自然蜂療”的獨特魅力,為臨床治療提供“惠州方案”,為惠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家級非遺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廖志鐘稱,羅浮山百草油是以葛洪道醫思想為源頭,以嶺南醫藥學為支撐,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的產品。其傳承與發展見證和承載了嶺南醫藥的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主辦,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衛生健康科技工作委員會、羅浮山泰學學校、璞光鹛鵲中醫藥大模型承辦。
記者李春鳳 活動承辦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