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雙明亮的眼睛可以帶領我們更好地探索世界。然而,我們的許多日常習慣或正在傷害眼睛,損傷視力。一起看看哪些行為會影響眼健康。
錯誤行為1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愛刷手機的朋友,常常不知不覺就把手機靠近眼睛,且一刷手機便是幾個小時。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專家表示,為了看清近處,眼睛里的睫狀肌會持續收縮調節焦點,過久的收縮可能帶來眼部酸脹、視力模糊、流淚,甚至頭痛等視疲勞癥狀,還會加速近視進展。同時,長時間面對電子屏幕容易導致眼干、眼癢,眼部出現燒灼感、異物感等干眼癥狀。
正確做法:牢記“20-20-20”護眼法則,即面對電子屏幕或者近距離(眼前40厘米內)用眼20分鐘后,向20英尺(約6米)以外的距離,眺望至少20秒。
錯誤行為2
昏暗環境下用眼
有些人關燈看電視、躲在被窩里刷手機,導致眼睛累夠嗆。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專家認為,昏暗環境下注視亮屏,睫狀肌會更容易疲勞,同時還會造成褪黑素釋放減少,導致睡眠延遲和睡眠質量下降。
正確做法:避免關燈玩手機或看電視,尤其是睡前1小時;夜間工作或學習時,盡量使用4000K色溫護眼燈,同時也要打開房間的照明燈。
錯誤行為3
在晃動的環境下用眼
坐車時刷手機或看書是很多人消磨時間的常見行為,但這給眼睛增加了負擔。
專家認為,視線中央不斷搖晃的手機或書本,余光中飛馳而過的街景,這都會讓睫狀肌在收縮與放松中反復橫跳,迅速引起視疲勞。
正確做法:坐車時避免近距離用眼,可以改成聽歌或閉目養神。
錯誤行為4
反復揉眼睛
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感到眼睛干、癢時,都會忍不住揉兩下。揉完之后,眼睛感覺暫時舒服了。
專家提醒,眼球因為被反復蹂躪,局部的機械刺激引發炎癥,容易導致眼睛越揉越癢、越干、越紅。揉眼時,手上還可能攜帶細菌、病毒等,增加眼睛感染疾病的風險,導致結膜炎、麥粒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眼病”“針眼”。
正確做法:盡量不揉眼睛,眼睛干癢時,可適當使用毛巾冷敷。
記者李春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