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外聯內暢”大交通格局逐漸成形。
孩子們在小區里愉快地玩耍。 本組圖片惠州日報記者周楠 攝
合江樓下的滑板表演。
俯瞰惠城,青山疊翠、碧水潺潺、鷺鳥翩翩,如一幅山水畫卷徐徐打開;走進惠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火輝煌,一派繁華熱鬧景象。近年來,惠城區圍繞“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里”的優美花園城市建設目標,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年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市民幸福指數與日俱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風光與源遠流長的人文底蘊在此交織,暢聯內外的莞惠城軌、贛深高鐵與碧水蜿蜒的東江、西枝江、新開河一起穿境而過,東江公園、金山湖公園等城市濱水公園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有機融合,一座高品質的宜居宜業宜游之城正展露光彩。
A
交通動脈愈發強健 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鏡頭1 “莞惠城軌通車之前,我每個星期回家一次,最多兩次,主要是自駕,經常會遇到堵車,沒辦法精準把控時間,莞惠城軌開通之后,我坐城軌上下班,從江北云山站到公司附近的站點30分鐘左右,不用擔心遲到,現在基本每天都會回家。”住在惠城工作在東莞的彭先生,作為軌道交通的受益者,彭先生表示因為回家次數增加,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現在跟孩子的關系都更親近了。
構筑大交通,推動大發展。近年來,惠城區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事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高鐵、城軌、高速路網、城市道路等交通主動脈日益強健,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再上新臺階,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升,“外聯內暢”的大交通格局逐漸成形,為惠城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鋪就通途大道。
莞惠城軌、贛深高鐵通車運行,多條市政道路建成通車,多座橋梁加速建設……在大手筆投資建設之下,惠城區“城市血脈”不斷豐富,僅2022年,惠城區已有超7條道路建成通車,帶動城市融合發展,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正幫助越來越多的人暢享便利生活,惠城區還有諸多交通利好正在路上:廣汕高鐵全線50座隧道已全部貫通預計2023年6月建成通車,鵝城大橋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豐”字交通主框架的“脊梁”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線開工建設條件逐步成熟,惠大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及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鐵路專用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階段相關專題公開招標,金山湖片區一號、二號橋建設全面啟動……惠城區“外聯內暢”現代交通體系不斷升級迭代,正推動惠城區高質量發展,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惠城區“十四五”規劃更是描繪出一幅交通發展的壯闊藍圖,為惠州融深融灣奠定堅實基礎。在軌道建設上,將開啟惠城區“高鐵新時代”,總投資413.8億元,共推進建設5大鐵路、軌道重點項目,包括廣汕鐵路惠州段、深汕高鐵惠州段、惠大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工程、莞惠城際鐵路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深惠城際坪地至瀝林北段等項目。還將高水平規劃建設惠城南站,傾力打造成為惠州的綜合交通樞紐,為惠城區外聯粵港澳等城市提供更多便利,助力惠城區全面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和國家高鐵網。
在交通軸線及道路建設上,全力配合推進市“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及“五橫五縱”骨干快速路建設,加快推進“兩環十射”快速進出城骨干路網體系。到2025年惠城中心區形成8條過東江通道、16條過西枝江通道。其中,惠州1號公路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預計2025年完工。屆時,城市內部交通將更為暢順,市民出行更為舒心。
B
配套設施提檔升級 城市生活品質煥新
鏡頭2 朱女士是一名“新客家人”,最早是朋友的一張“惠州藍”照片吸引了她,后來,惠城區清新的空氣、舒適的居住環境留住了她。“環境好、生活壓力小、配套設施很齊全,我住在河南岸,不管是去商場去醫院還是送孩子上學,都在20分鐘車程內,非常方便。”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吉林人,自從在惠州安家以后,每年冬天父母都會過來住一段時間。最近,她準備再買一套房,給父母長期居住,“老人家年紀大了,更適合在溫暖的南方生活,他們自己也很喜歡惠州。”
城市的迭代更新,市民生活格局變化,這些美好的背后離不開城市配套的升級與改造,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在城市發展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眾多城市級配套的逐步落地,惠城區配套迎來全面“換裝升級”,逐漸成為資源聚合的C位板塊,驅動城市騰飛,煥新市民生活格局,提升居住幸福感。
每逢節假日,惠城區各大商業中心內,食肆、商鋪人流不絕,成為描繪城市面貌的一大亮麗點綴。商業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每一個新興片區的崛起,城市中心的遷移,都離不開商業的強力支撐。從早期的人人樂、麗日購物中心,到港惠新天地,再到現在的華貿中心、佳兆業廣場、隆生金山湖中心、印象城,惠城區大型商業中心遍布,且在不斷更新升級。如今,這些大型商業中心已不僅僅是居民日常休閑購物的目的地,還滿足了市民物質、精神等多方面需求。接下來,還有中海廣場、華潤萬象天匯、水北二期項目沿江商業綜合體、保利達商業綜合體等商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規劃建設中,將為惠城區商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也為惠州市民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
作為教育強區,惠城區匯聚了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且還在不斷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21年,惠城區建成第五小學、新民小學、金山湖小學等6所公辦學校,新增學位9780個。2022年,惠城區還將推進金峰學校(第四十四學校)等9所學校項目建設,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5870個。據“十四五”規劃顯示,在“十四五”期間,惠城區將新增28所學校,50所幼兒園,進一步做優做強教育配套,切實完善教育服務功能,滿足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此外,惠城區還是惠州市優質醫療資源的集中地,擁有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等一批“三甲”公立醫院。2022年,惠城區將啟動省級健康促進區創建工作,加大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推動“三醫聯動”改革,強化醫聯體建設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養結合等工作的有效銜接,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在“十四五”期間,還將加快建設“健康惠城”,全面提升公立醫院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C
生態資源得天獨厚 為高品質生活賦能
鏡頭3 清晨,60歲的孫阿姨換好運動服,來到金山湖公園跑步,在這里,不僅有她的“跑友”,還有她的舞伴。“我從搬家到這邊,主要活動地點就變成了金山湖公園,早上過來跑跑步,空氣很清新,跑起來非常舒服。晚上過來跟幾個鄰居跳跳舞,或者散散步,帶著小孫子玩一玩。有時候,周末還會過來跟朋友一起‘撿跑’。”
“半城山色半城湖”,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讓惠城區這座生態麗城聲名遠揚。厚植生態優勢,惠城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環境高標準保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岸綠水清,空氣質量更加優良,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如今,在綠水青山環繞之下,綠色已成為惠城區宜居城市發展的底色,而城市公園則是其中最具活力的一抹“綠”。清水悠悠、綠植環繞,金山湖公園、鹿江公園、紅樓灘公園等高品質城市公園先后建成投用,下埔濱江公園、東江沙公園、東江公園進行品質升級,為惠城區增添了更多更富生機的新綠,亦為市民呼吸清新空氣、舒展身心、游憩觀光、親近自然提供了更好更為開放的公共空間,也使各個城市公園成為人氣打卡點。
每逢節假日,在金山湖公園、東江公園、鹿江公園等地,都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帳篷、野餐墊點綴其間,陣陣歡聲笑語不斷傳出。居住在江北的蔡先生一家都很喜歡露營,除了炎炎夏日,每個月至少要露營2次。“惠城區的各個公園我們都去過了,有時候還會去遠一點的地方,現在電子產品太發達,孩子們在家總想看電視、看手機,帶他們出來露營,多跟大自然接觸,他們開心,大人也更輕松。”
山水與城市共融,“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里”的圖卷已經在惠城區展開:綠樹成蔭,繁花盛開,流水涓涓,鳥鳴脆耳……如詩如畫的意境隨處可見;公園撒野,碧道漫步,西湖暢游,綠道騎行……優美花園城市源源不斷地釋放著生態紅利,讓更多市民樂享其中,為品質人居生活注入澎湃活力。
在高質量規劃建設之下,惠城區一個個“潤物細無聲”的更新變化,凝結成市民心中溫暖可感的“小確幸”,構筑成惠城區秀美的人居環境,城市魅力更加凸顯,市民生活更加有滋味。
這一座山水相映人民安居樂業的魅力之城,正隨著綜合競爭力不斷向前邁進,以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姿態,佇立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潮頭之上,讓“更高質量的實力惠城”和“更有品質的幸福惠城”圖景日趨呈現。
記者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