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春。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參與這項標準修訂的,就有一位來自惠州的科研工作者,她就是華陽集團全資子公司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系統工程師楊青春。日前,她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從農村走出來的汽車電子工程師 初見楊青春,個子不高,衣著樸素,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就過來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個雷厲風行、爭分奪秒的工程師。 是什么樣的契機可以參與到國家標準的修訂?楊青春道出了原因。隨著汽車四化的展開,整車架構、零部件等圍繞智能化迅猛發展,包括汽車電子內外后視鏡、智能聲學等智能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其中,歐盟于2016年批準汽車電子后視鏡上市,華陽同年在國內率先推出了前裝電子內后視鏡產品。因此,當國家標準修訂的時候,公司2019年受邀參加GB 15084征求意見稿等法規的修訂。“作為電子后視鏡產品線系統工程師,我代表公司參與了這項工作。” 而這只是楊青春眾多工作成果之一。除此之外,楊青春還參與行業標準QC/T 1166-2022《汽車用流媒體后視鏡》制訂;獲得6項發明專利證書;多次獲得華陽通用崗位精英獎;2018年獲得仲愷高新區優秀技師獎;2021年參與的課題《基于圖像視覺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獲得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汽車智能化新技術不斷涌現。楊青春所在的華陽集團,是國內汽車電子產業領先企業之一。正是在一大批像楊青春這樣的研發人員的努力下,華陽集團在汽車電子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我老家就在秦嶺腳下,這些年在同事和領導的幫助下,通過公司和集團的用心培養,讓我從一個農村娃站到了汽車電子行業研發創新的最前沿。”2006年,楊青春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專業,從此就與汽車電子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十余年如一日,在汽車電子行業兢兢業業、辛勤耕耘,不斷鉆研前沿技術、攻堅克難,為公司汽車電子新產品線開拓作出突出貢獻,也為汽車電子行業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巾幗不讓須眉,楊青春在各項工作中起到技術骨干帶頭作用。她承擔公司新產品系統開發等相關工作,主要包括系統方案調研、技術可行性評估、新平臺系統方案制作、成本核算、收益分析、客戶端產品技術交流、推廣及支持等。主要負責包括汽車電子內外后視鏡在內的多項新產品的策劃、開發等。對于新技術她迎難而上,不畏困難,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技術,贏得公司和客戶的認可。 行業“老兵”扎根研發一線展風采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一名來自企業研發一線的基層代表,楊青春表示,將結合自身工作領域認真履職,發揚工匠精神,激發基層一線創新創造活力,關注汽車電子產品安全等領域,讓未來的出行生活更加美好。 楊青春把工匠精神看得很重,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細、做好,比如我們研發設計工作做好了,后面的產品生產、制造就更順暢了。”10多年來,楊青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用奮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果。 “楊青春是我們汽車電子行業的‘老兵’,作為職場女性,很好地平衡了工作和家庭,頂住各種壓力,承擔了很多項目的研發攻關,成績突出。”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汽車電子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卓說。 在同事眼中,楊青春是他們熟悉的“青春姐”。在繁重的研發創新任務中,楊青春發揮團隊凝聚力和帶動作用。她主導并帶隊推進公司ISO26262功能安全流程認證并獲得DNV認可證書,使公司的車載產品更為安全可靠。作為公司內訓講師,依托自身專長,毫無保留地給團隊進行培訓,并為公司內部及集團兄弟公司進行ISO26262功能安全相關培訓及項目開發實施指導。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楊青春在大三的時候就光榮入黨,現在是公司第一黨支部組織委員,積極主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工作之余,她樂于幫助他人、回饋社會,積極參加各項救助扶貧等社會公益活動,曾資助貧困兒童;汶川地震發生后,以特殊黨費的形式向災區捐款2000元;多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協助抗疫等。“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他人的同時也使自己更快樂、幸福。” 記者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