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規范停車已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
文明城市呼喚文明停車,文明市民拒絕亂停亂放。現在,惠州市中心城區停車秩序正悄然發生變化,不管大街小巷,還是社區弄堂,文明出行、規范停車蔚然成風。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確實少了,市區停車秩序也有了明顯改善,這有賴于精細化管理及時、到位,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安全文明意識在不斷增強,文明規范停車已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
安全、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是一座城市靚麗的風景線。4月20日,記者從我市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停車秩序聯合整治、加強停車秩序管理、打造文明停車示范街區、“應劃盡劃”停車位等多種方式,規范停車秩序,助力文明歸位。目前,我市中心城區交通主次干道、老舊小區和停車場周邊等重點區域停車秩序明顯改善,交通秩序持續好轉。
停車位“應劃盡劃”
內街小巷亂停一輛車堵住一條路;商圈、學校、公園周邊車輛亂停亂放,人車搶道險象環生。上述交通亂象,在以往并不鮮見,特別是在老舊小區周邊,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更為突出,不僅給市民群眾出行帶來不便,還容易引發交通、消防安全等事故。
“不少小區周邊沒有施劃臨時停車位,一些車輛想怎么停就怎么停,令人頭疼。”市民李先生介紹,今年1月初,他在市區江北某小區路口拐彎時,曾被一輛違停小車遮擋視線,差點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還有一些車直接停在小區消防通道上,一旦發生火災,后果真是不堪設想。”李先生說。
為規范停車秩序,緩解交通擁堵,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我市公安交警、城管執法、街道辦等單位部門,在開展停車秩序聯合整治,加強停車秩序管理的同時,對市區江北、橋東、橋西、龍豐、河南岸、水口等片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進行了實地調研。
針對背街小巷、城中村、老舊小區、建筑退讓道路紅線區域停車難、停車無序等問題,我市相關部門在不影響交通通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對公共臨時停車位進行“應劃盡劃”;針對電動自行車停車難題,在人車密集的區域,如菜市場、學校、醫院等周邊公共區域,按市民約定俗成的停車習慣,施劃電動自行車停車格或停車區域,以方便廣大群眾停車使用。
伴隨著機械轟鳴聲,一條條清晰的停車線呈現出來,不僅為市民停車騰出了空間,更是劃上了一條條“文明線”,營造了安全、暢通、便民、有序的小區環境。截至目前,市中心城區已施劃新增機動車停車格7400余個,電動自行車格4000余個,車道線約18500米。
目前,惠州市中心城區內街小巷、部分小區周邊很多停車位均免費提供給市民停放車輛。截至4月17日,市區特殊路段1255個停車位在19∶00至次日7∶30,一般路段7231個停車位在21∶30至次日7∶30,免費提供給市民停放車輛。
隨著停車位“應劃盡劃”工作扎實推進,惠州市中心城區內街小巷、老舊小區等重點區域停車秩序明顯改善。“城區惠沙堤路周邊以前經常發生交通擁堵,在未施劃停車位時,一些車輛經常亂停亂放。”市民趙悅認為,在不影響交通通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市區有些路段是可以施劃停車位的。現在惠沙堤路一側小區周邊施劃停車位進行規范,讓車輛文明有序歸位后,不僅緩解了停車難題,整條路段的通行效率也得以大幅提升。
提升車位周轉率滿足市民臨時快捷停車需求
據了解,為提升車位周轉率,除“應劃盡劃”公共停車位外,我市部分停車需求大、符合建筑退讓道路紅線修建臨時停車場的小區實行“一區一策”,通過建設臨時停車場等方式,有效解決了車輛亂停亂放問題,提升了惠州文明城市形象。
截至目前,惠州市中心城區已建成臨時停車場7個,新增停車泊位約1000個,如水口新力城小區和南山花園臨時停車場。近期,惠城區還將在5個住宅小區的公共空間(國匯山花漫里、金寶江畔花園、佳怡花園、盛世華府、下角埔前街)建設臨時停車場,擬施劃新增機動車泊位約600個、電動車位約430個。
說起在住宅小區公共空間建設臨時停車場的初衷,我市一些交通領域專家表示,目前我市路邊公共停車位車輛停放超1小時后,停車費通常要比周邊小區停車場收費貴。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要提升車位周轉率,另一方面是通過價格杠桿,引導更多車主將車輛停放在公共停車場。
這樣一來,在滿足廣大市民臨時快捷停車需求的同時,盡最大可能減少路邊停車行為,以保持道路通行平安順暢。數據顯示,我市路內泊位實行停車收費措施后,車位周轉率從2.2提升至6.34,高周轉率有效滿足了市民臨時快捷停車需求。
在讓路于民方面,我市有關部門進行了有益探索。為進一步規范惠州市道路交通秩序,緩解交通擁堵,著力解決市區“停車難”和“亂停車”問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市區部分路段路內停車位進行調整,其中,規范設置濱江東路等3條路段153個泊位的同時,撤除長湖西路等11條路段所設251個泊位。
據了解,在合理建設臨時停車場、增補停車位(線)的同時,我市還通過加強日常管理,宣傳引導市民停車入位、規范停車秩序,讓大家養成良好的停車習慣。此外,惠城區各街道還組織發動網格員、志愿者們宣傳引導小區居民文明停放車輛,營造“文明隨我行,車輛按規停”的良好氛圍。
文/圖 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