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開展護學崗志愿服務。
眼前這一幕是大亞灣開發區文明新風蔚然成風的真實寫照。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公交車上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暖心事在群眾閑聊間口口相傳,穿過海灘、公園、城市主干道,志愿者們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幅文明新畫卷。 公交車上暖心事不斷 “司機您不用解安全帶了,我來扶老奶奶上車。”在深圳東部公交基地汽車站,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奶奶可謂成了車上的“團寵”。“我看到老奶奶坐著電動輪椅,上下車不便,就想著扶她上車,后來越來越多的乘客主動扶她上車并且讓座。”公交車司機付廣文告訴記者:“兩年多的時間里,這位老奶奶幾乎每周都要從大亞灣坐車到深圳一趟,但行動不便,所以我和乘客每次遇見她都會主動攙扶她上公交車,一來二往也就熟悉了。” 作為城市流動的風景線,公交車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窗口之一。連日來,發生在大亞灣公交車上的暖心事并不少見。5月2日,付廣文在結束工作班車路線時意外發現乘客遺漏的物品,他立馬向大亞灣區公交客運服務管理中心匯報并順利找到遺落物品的乘客。“遺落的袋子里有黃金、項鏈、戒指等珍貴物品,當時可把我急壞了。”市民邢白說。 據介紹,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僅僅發生在大亞灣公交車上的好人好事就有781例。如138B線公交車司機羅小光、曾偉明在運營途中見小車自燃,先后拿著車內配備的滅火器協助滅火;316B線公交車司機楊曉軍在營運途中接到一位摔傷頭的乘客,立即將公交車開到醫院并協助乘客就醫;188線公交車司機鐘山在發車途中發現走失兒童,協助交警幫助兒童找回家人等。 市民志愿服務熱情顯著提高 市民的言行舉止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風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市民的素質和道德情懷就像一臺靈敏度極高的綜合檢測儀,時刻檢驗著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你好,我是這個學校的學生,我可以加入你們嗎?”5月13日,在西區第一小學永盛分校舉辦的西區街道青年職工趣味運動會暨“全民反詐”宣傳活動上,學生蔡高武向志愿者主動申請加入志愿者隊伍,他說:“學校和家人經常教我們學習雷鋒精神,這次在校園里看到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就立馬申請報名參加了。”負責招募志愿者的工作人員、大亞灣藍色海灣公益協會會長路小軒感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通過參加活動及加入協會等形式加入志愿服務活動,僅今年1~5月加入協會的志愿者人數就增長了25%。” 在澳頭心心幼兒園門前,每逢上下學期間總會出現一批志愿者,他們在校門前維持交通秩序,護送孩子從馬路上安全通過。大亞灣“小城大愛”護學志愿服務隊隊長范水帝向記者介紹,2017年9月組織成立該志愿服務隊以來,該隊伍已發展到兩百多人,先后在6所學校門口設立過常態化的護學崗。“堅持做志愿服務很多年了,每次參加志愿服務都特別開心。”家長志愿者鄭瑞曦說,“能夠當著孩子的面做公益,做好事,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 文/圖 記者黃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