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附校今年9月開學。
金裕星河丹堤示意圖。
金星幼兒園今年9月份開學。
吳雪茹工作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實踐證明,優質教育資源是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助推劑。 區域發展,教育為基。伴隨贛深高鐵開通運營,惠州高鐵北站新城建設駛入快車道,區域發展日新月異,其中在教育配套方面,多所學校迎來新節點。近日,片區再傳好消息:惠州市第五中學附屬學校(以下簡稱“五中附校”)首任校長已正式確定,為資歷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吳雪茹。 五中附校首任校長確定 日前,惠城區備受關注的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五中附校首任校長確定為惠州市第五中學黨委副書記吳雪茹,引起了惠州不少家長的關注。 教育界專家常言,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價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由此可見,校長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對于學校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即將上任五中附校校長的吳雪茹,是我市資深教育工作者,曾獲得惠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旭日獎”、“惠州市德育工作標兵”等多個獎項。在這樣一位擁有育人理想,也具備豐富管理經驗的校長帶領之下,五中附校定能不負重托,在惠州高鐵北站新城綻放優質教育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全面封頂今年9月開學 2022年1月,由金裕星河丹堤(含天璨名居)配建的五中附校正式破土動工。在“地產+教育”運營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星河集團,以高質量規劃建設五中附校,在高標準打造硬件設施的同時,也著力協調相關各方助力學校引進優質辦學團隊。 公開資料顯示,惠州市第五中學創立于1978年,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該學校在2002年至2022年期間,先后獲得“惠城區教育教學質量優勝獎”“惠州市初中教學質量一等獎”“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等多項殊榮。 “作為區域建面超百萬平方米的大盤,金裕星河丹堤有義務為區域打造優質教育配套。而惠州市第五中學一直擁有良好的辦學口碑,包括去年中考,有8名學子取得逾700分的好成績,升學率83%。”星河地產惠城公司副總經理馬寧表示,五中附校由惠城區教育局、惠州市第五中學指導辦學,校長及部分教師來自惠州市第五中學教師隊伍,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完善區域教育配套,提升片區教育品質,為惠州優質教育遍地開花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資料介紹,五中附校占地面積約5.79萬平方米,規劃54個教學班,擬招收學生超2500名。按照規劃,五中附校整個學校遵循“人文”設計理念,以人文形象主入口、人文文化軸線、成長記憶倉庫及多層次空中花園等主題景觀串聯成一個有溫度的人文校區。教學樓間創新采用了U型連廊連接起來,并且圍合設計了5大庭院空間和5大活動平臺,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安全便捷的同時,也帶來美的享受與文化熏陶。 眼下,五中附校已全面封頂,今年9月開學。在五中附校的封頂儀式上,星河地產惠城公司項目部副總監張新偉透露,學校工程進度一直如期進行,預計2023年6月可以達到交付條件。 低密社區教育配套逐步齊全 除了備受關注的九年制公立學校,低密大社區金裕星河丹堤還配套2所幼兒園。其中,社區配套15班金星幼兒園,目前已交付教育局,準備啟動招生咨詢,計劃今年9月份開學。金星幼兒園室內面積高達5432㎡,園內設童趣運動操場、美術室、圖書館、音樂舞蹈室等多功能教學平臺,助力孩子全面發展。另設醫務室、保健觀察室,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此外,與金裕星河丹堤一路之隔的惠州市第八中學高中部建設也有新進展。2月份,惠州市第八中學高中部建設工程開工奠基儀式舉行,這意味著項目進入正式施工階段,按照計劃將于明年6月竣工,同年9月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提供54個教學班、2700個普通高中學位。 金裕星河丹堤附近有4所學校,涵蓋幼兒園、中小學和高中,包含即將開學的金星幼兒園、惠州第五中學附屬學校,正在建設的惠州市第八中學高中部,以及待建的四期幼兒園。 在學校之外,星河還致力于利用社區的公共空間,希冀搭建“0~100歲”學習平臺,規劃兒童趣玩區、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等,以豐富場景塑造學趣天地,滿足業主活到老、學到老的理想愿景,將“全齡、全時、全維”的學習理念傾注到項目中。 相關鏈接 吳雪茹簡介 吳雪茹,本科學歷,初中道德與法治高級教師,惠州市第五中學黨委副書記。惠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旭日獎”、“惠州市德育工作標兵”;惠城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員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惠城區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優秀基層法制員”“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個人”、惠城區中小學副校長專業能力大賽一等獎;“國培計劃(2016)” ——一線優秀教師培訓對象,惠州市“教育拔尖人才十百千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獲得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A證。從教以來有六篇論文發表在省、市、區刊物,十多篇論文榮獲省、市、區級獎勵,主持的市級課題獲惠州市教育科研成果獎 (記者鄔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