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名優貝類人工繁育技術取得新突破、服務共建縣域文化建設、提升“紅色旅游”吸引力……自“雙百行動”啟動以來,惠州學院聚焦落實強化產業發展科技支撐、參與集體經濟運營、參與基層改革創新探索、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等七大重點任務。惠州學院攜手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與惠東縣、和平縣進行結對共建,共同確定了首批32項“雙百行動”共建項目。目前,不少項目已初見成效,為共建“百千萬工程”提供了強勁動力。
去年8月,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廣東省啟動了百校聯百縣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簡稱“雙百行動”),旨在通過組織化、系統化、項目化的方式,推進省內百家高校院所與百個涉農縣(市、區)結對共建,實現全省覆蓋。
惠州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自“雙百行動”啟動以來,惠州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在黨建、人才、科技、智力和文化方面的優勢,組織師生積極落實項目清單,足跡遍布結對縣域的大部分鄉鎮和行政村。學校以“黨建+智庫”為“雙百行動”賦能,師生深入一線進行調研,實行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目前,“雙百行動”已啟動8個月,惠州學院各項工作已初見成效。例如,惠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團隊與位于惠東縣的惠州市吉泰蠔苗培育基地有限公司合作,在管角螺、海菊蛤的苗種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在管角螺的親本強化及促熟技術和海菊蛤的人工繁育技術上,取得了廣東省內的首次突破。
惠州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學校將根據結對縣域在產業發展、規劃設計、科技支撐、公共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持續發動師生團隊通過長期與短期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實幫扶力量,助推結對縣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劉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