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服務隊隊員向村民進行問卷調查。記者盧泓宇 通訊員徐微 攝
中醫藥文化如何賦能鄉村振興?近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薪火傳承”社會實踐服務隊以“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圍繞鄉村振興與中醫藥文化傳承兩大主題,來到博羅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連日來,服務隊師生深入田間地頭,學習中草藥的辨識與藥用知識,探訪藥王谷中草藥種植基地,調研博羅推動中醫藥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情況。
博羅歷史文化悠久、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優質的中草藥資源、康養資源,具有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天然優勢。特別是擁有“嶺南第一山”“百粵群山之祖”美譽的羅浮山,是中國道教嶺南教派及嶺南中醫藥文化發源地。羅浮山內生態多樣,現存植物3000多種,其中天然藥用植物達1240多種,古有“洞天藥市”聲名遠揚,是傳統中醫藥勝地。
在羅陽街道承糧陂村,該校師生走進藥王谷中草藥種植基地,通過辨識中草藥及藥用植物、體驗傳統艾粄制作工藝、拜訪中醫藥文化傳承人等,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師生們在琳瑯滿目的中草藥植物中流連忘返,驚嘆中醫藥的神奇功效,對中醫藥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連日來,師生們還以“濃厚中醫鄉土情,飽含鄉韻文化興”為主題,通過入戶訪談、派發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當地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狀,并收集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這些反饋十分具有建設性,我們后續還要繼續整理、消化,為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參考。”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薪火傳承”社會實踐服務隊隊員洪可瑩說。
記者盧泓宇 通訊員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