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們參觀惠州市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 圖片由惠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提供
7月26日,由市委組織部指導,惠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的“大灣區·惠州行”之“京華學子·千里約惠”社會實踐活動順利結營,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來自北京大學等8所在京知名高校的34名師生,深入產業園區、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紅色教育基地等參觀研學。師生們一路走、一路看,在相互交流中感受惠州開放、包容與活力的同時,更加深入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積累了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學子贊嘆惠州發展活力強勁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活力競相迸發,招才引智誠意滿滿……”談及參加這次活動后對惠州的印象,師生們仿佛達成了共識。
此次活動雖然只有短短4天時間,但經主辦方精心組織、周到服務,師生們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到了惠州這座城市的魅力。
惠州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來到惠州,師生們被這里的一點一滴深深吸引。
“此前我從沒來過廣東,但在與身邊廣東同學的交流和各種信息渠道了解中,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好感和好奇,盼著哪天來看看。”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唐靜嫻表示,這次參觀學習,她被惠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及開放包容的城市氛圍深深吸引,“早茶早點細膩溫馨,客家文化古樸深邃,紅色文化厚重博大,出租車司機熱情好客……這片土地的人文風情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惠州聚焦發展實體經濟,傾力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3+7”工業園區,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在參觀企業和園區過程中,惠州的發展活力也引來學子們的贊嘆。
“這次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惠州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上的日新月異和飛速發展,也見證了惠州盤活人才資源、激發創新動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步伐。”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陳佳偉說,無論在大亞灣石化區看到的由密密麻麻管道構成的乙烯裂解裝置和比足球場還要大的苯乙烯存量罐,還是在仲愷高新區看到的智能化自動生產線和智能出行帶來的便利,無不讓人震撼。
惠州是留才福地育才陣地成才高地
今天的惠州,是風光秀美的宜居之州,是蓬勃發展的青春之州,是大有可為的創新之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成就人才。
活動期間,師生們在實地走訪、互動交流中發現,惠州展現出的開放包容、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產融結合等城市特質,也與學子們追求夢想與實現價值的訴求相契合。
“惠州特別重視人才,是一個留才福地、育才陣地、成才高地。”北京科技大學帶隊老師賈臻說,通過此次活動,他深刻感受到惠州人才政策“好”,讓人才來了有工作、留下有住房、生活有保障;渠道“廣”,與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氛圍“濃”,聚集了一群有夢想的青年人才,做成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
北京化工大學本科生趙悅巖來到惠州后,通過發朋友圈、聊天等方式向朋友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參觀了這里的石化工廠,發現生產車間非常干凈,沒有工人流水線式的勞作,而是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非常現代化,很有科技感。”趙悅巖表示,他未來打算在珠三角地區發展,這次惠州之行讓他更加看好惠州,充滿了新的愿景。
文思睿是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本科生,她也是惠州人,這次回到家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收獲不少。“我所學的專業是國際貿易,而惠州有很多海港,對外經濟聯系密切,有很多合資以及外資企業在這里發展,對我來說,這里有很多很好的就業機會。”文思睿說,惠州高速發展的步伐,讓她對未來回家鄉就業充滿信心,“回到學校后,我要把惠州的就業條件和就業環境分享給同學,讓更多人了解惠州,愛上惠州。”
惠州將搭建更多平臺更好服務青年人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次活動,主辦方鼓勵學生多參加交流活動,并協助他們在參觀企業過程中探索、學習,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為未來成長發展積累知識和經驗。
在結營儀式上,廣東泰一高新技術發展公司董事長黃山、天寶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廖敏敏應邀和師生們作分享。他們結合自身在惠發展經歷和體會,通過自身創業興業故事,生動詮釋了惠州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的人才政策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他們還希望學子們今后多參加社會實踐,豐富專業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帶來新的啟發和動力。
“很多城市出臺了人才新政,惠州在這方面有什么新的舉措?力度如何?”“這次活動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今后還會有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嗎?”……在結營儀式當天舉行的座談會上,師生們與現場領導嘉賓展開了深入交流,進一步了解惠州的人才政策、創業環境等。對此,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惠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一一進行解答。
“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還會搭建更多平臺,如組織在惠知名企業去北京和青年學子面對面溝通,更好服務廣大青年人才來惠發展。”惠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 通訊員黃錫強 李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