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質彬院士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航天科普課。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知名航天專家、“海南文昌航天之父”何質彬受邀到訪惠城區,在惠州市第一中學附屬金山湖學校開展了一場以“中國夢,航天強國夢”為主題的科普講座,與師生面對面交流,點燃了學子們的“飛天夢”。
為進一步推廣科普教育,今年,惠城區力邀4位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深入16所學校巡回演講,并通過科普宣傳、互動體驗等多元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熱愛科學的種子,助推科普教育邁上新臺階。
鼓勵學子成為航天事業接班人
在講座開始之前,何質彬院士一行參觀了校園,在師生們的見證下,在生物園揮鍬培土種下一棵“院士樹”,并為“院士樹”掛牌。
講座中,何質彬院士為師生們講述了世界航天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航天的偉大成就。從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工程到嫦娥探月工程,從天問探火工程到天宮空間站工程,他詳細闡述了構筑中國航天新輝煌劃時代“四大豐碑”背后的故事及重要的歷史意義,讓同學們了解到中國航天科技不為人知的艱難歷程。
隨后,何質彬院士還一一介紹了中國載人登月工程、美國“星鏈”工程、“南天門”計劃,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將自己的科研故事和成長經歷娓娓道來。“希望同學們不斷培養科學思維,積極實踐,勇敢創造,成為航天事業接班人。”何質彬說。
“這場講座讓我深刻了解到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偉大成就,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激發了我對航天科技的興趣。”惠州市第一中學附屬金山湖學校七年級學生黃禮雯說,接下來要努力學習,成就更好的自我,為祖國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花樣科普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興趣
2014年,何質彬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2020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退休后,他為青少年航天科普傾注了大量心血,從2016年起,在全國陸續開展了百余場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活動,為我國航天知識科普工作作出杰出貢獻。
何質彬曾在采訪中表示:“我這一輩子有3個夢:在北京時的‘兩彈一星’夢、到海南時的‘航天強國’夢、回廣東后的‘智慧航天’夢。前兩個夢基本實現了,我現在希望完成最后一個夢想,就可以真正退休了。”
據了解,惠城區委、區政府歷來重視科普工作,自2010年起,連續三屆獲評“全國科普示范區”。為進一步推廣科普教育,今年惠城區舉辦2024年“惠城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惠城區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提升青少年動手創新能力;在2024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舉辦了惠州市全國科普日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科普活動、“健康科普大篷車”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通過科普宣傳、健康義診、展板展出、實物展示、互動體驗和資料發放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推進科普進社區、進校園、進萬家。
記者葉文青 通訊員梁曉婷 楊一波 陳煒